□ 石可欣
河南洛阳“诚信老爹”王曰申,终于把揽下的债务还清了。20年前,王曰申老人的儿子因工厂倒闭欠下150多户乡亲的债,无力偿还。他决定替儿还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拉煤车、捡破烂、打零工。20年,从52岁到72岁,这个承诺他一直铭记在心,近日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如今,老人烧掉所有账本,一身轻松,他说现在腰杆子直起来了。
“我现在不用还账了,日子过得轻松多了,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2018年12月28日,河南省第六届道德模范、“诚信老爹”王曰申说。
1993年,洛阳市伊滨经开区诸葛镇道湛社区居民王曰申的儿子王会武,接手了一家面粉厂,乡亲们纷纷把自家小麦存到这里,需要时来兑换面粉。因经营不善,厂子只维持一年便倒闭了,拖欠了150多位乡亲的存粮,价值数万元。
身背债务的王会武到外地打工挣钱,过度劳累加上心理压力过大,落下一身的病,收入勉强够支付医药费。他对父亲王曰申说,自己“还不了债,没脸回老家”。
儿子欠的债成了王曰申的心病,他觉得自己直不起腰……“不能这样窝窝囊囊地活!”王曰申横下一条心,有生之年一定要直起腰杆,替儿还债!
当年,王曰申的父母年迈常年患病,自己还要养活两个孙女,老伴儿又患上了脑梗,家里开销非常大。为了还债,他白天搬石头,晚上去石灰窑打工,一有空就去找活干,一分一分地攒钱。为了省钱,王曰申家里很少添置家具,更没有翻新房子,他甚至舍不得买最爱的羊肉汤喝。
当年的账本他一直保存着,20多年,在“替儿还债”信念的支撑下,王曰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2014年5月,王曰申终于攒够了还乡亲们的钱,他拿着账本找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感动之余对他表示了支持。经商量,他们按王曰申“不能按照当时的价格算,不能让乡亲们吃亏”的要求,比照2014年的市场价,将价格定为:面粉每斤0.7元,麸子每斤0.4元,欠款共5万余元。此时,王曰申已经72岁。
社区居民马灵欣说:“当时我领了130多元,回家的路上,心里不知是难受还是感动,出苦力攒下的钱让我不忍心拿,但又不能拒绝他的执着。”
“有的欠几十元,最多的欠1000多元,大部分乡亲已忘了这事,但我手里有账本,会挨家挨户还上。”王曰申说,还钱时他很感动,有的直接说不要了,他硬塞给对方;有的手里还有粮本,当面撕了。还完所有欠款,他说“很心安”。“那几年,虽然没有一个人上门要账,可我老是做被追债的梦。现在账还完了,也能睡踏实觉了。”
“现在社区里人人都在说,王曰申讲诚信,能做到这份儿上真不容易。”当年收到了王曰申还款的牛大爷说。如今,这位“诚信老爹”在社区里出了名,走在街上,也会主动和乡亲们打招呼。
冬日的暖阳洒在王曰申家新盖的房上,他站在自己家门前,向笔者回忆起这几年的经历。2014年,王曰申将儿子欠下的账还完后,身上只剩下200多元钱。这两年,他通过打工攒了些钱,还给家里盖了90平方米的新房。最近他的身体不太好,社区为他办理了慢性病补贴。“现在我能时常喝到我爱喝的羊肉汤,觉得日子很幸福。”王曰申的脸上满是轻松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