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健生
12月26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在会上表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6.2万多所,老年大学已经成为我国老年教育的主阵地。
老年大学成老年教育主阵地
记者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获悉,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创办,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6.2万多所,在校学员有800多万人,参加远程学习的学员有500多万人,已基本形成省、市、县、乡办学网络,老年大学已经成为我国老年教育的主阵地。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表示,老年人把老年大学不仅当作学习的场所,更是当作一个社会沟通的场所。老年大学能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其产生被边缘化、被抛弃的感觉,对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起到重要作用。
张晓林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的重要举措。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和发展的30年,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革巨大,各类社会矛盾和思潮十分活跃。协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了推动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历史责任。
会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向成立30年以上的老年大学颁发了荣誉证书。
下一步老年大学重点将放在基层
“中国低龄老年人数量大,60岁~69岁低龄老年人有1.4亿,2030年将达到2.1亿,这部分老龄人拥有经验丰富和技能优势。”王建军表示,下一步要科学开发老年人资源,增加老龄人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老年人再就业等内容,让老年群体在新时代发挥重要的作用,更好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王建军说,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仍然艰巨。下一步,全国老龄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将共同研究做大做强老年教育相关措施,为更多有学习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和平台。老年大学要通过建立分校和办学点,选送教师,推动老龄人远程教育,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把老年教育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社区,放在农村。
王建军要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要适应老年人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服务老有所学,做大做强老年大学协会。各级老年大学协会要着力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抓好工作创新、着力推进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搭建优质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希望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总结梳理中国老年教育30年来的成功经验,向全世界介绍、宣传中国尊老爱老故事,广大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的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