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全永平
□ 王树瑜
中国丹桂之乡——浦城,福建省南平市辖县,八闽北大门,“八山半水分半田,中原入闽第一关”。1999年,位处闽北的南平市率先推出全心全意奉献“三农”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关心指导下得到广泛推广提升。20多年来,浦城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小县城、大科技”,构建“浦城无高校,高校在浦城”“浦城缺专家,专家聚浦城”的借智模式,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
作为福建省北大门的浦城县,长期注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资本引入。1999年伊始,浦城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累计选派9批共661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到541个村场和20个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然而,随着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深入开展,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是少而散:科技特派员总数少,导致单打独斗的分散局面,难以形成合力;其次是窄而浅:科技特派员的下派与科技服务对象之间相比,显得覆盖面窄,许多需求对象得不到科技服务,而科技特派员单个被下派,服务力度和深度明显乏力,导致科技创新服务实效主要是乡村小科技多,而龙头企业大创新不足。
有鉴于此,浦城县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县科技人员和招商骨干,分赴上海、杭州多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科技企业参观交流。同时组织邀请上海、浙江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人到浦城考察座谈,就浦城县科技创新、科技大市场建设进行深度磋商。通过考察、交流、洽谈,浦城县人民政府与浙江科技大市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浦城科技大市场”。
2017年7月建成运营的“浦城科技大市场”,地处浦城省级南浦生态工业园区,是浦城县政府与浙江科技大市场、国家海峡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创建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内设浙江科技大市场浦城分市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浦城分中心;内接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外联浙江科技大市场,并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福州大学、厦门大学、阿里巴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浦城无高校,高校在浦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浦城科技大市场”强化与高校合作,成立大学科技产业园和浦城生物农业科技园,与上海交通大学和福州大学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内和浦潭生物专业园分别共建上海交大浦城科技产业园和福州大学浦城科技产业园。同时,在福州大学国家科技产业园内和上海市交通大学校区附近租赁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场地,建设域外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此构建产学研一体、政企银互动、域内外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产学研有机融合。从全县发展战略重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区位、空间、科教、环境等诸多优势,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教机构为依托、科技实验室为平台,全面整合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政企银互动。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政银联谊会、座谈会、汇报会机制,定期向金融部门通报县域经济运行情况,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和优良信贷项目,引导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支持优势企业、优势行业的发展,努力探索企业与银行“联手、联利、联心、联谊”、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强化域内外合作。经过省科技厅牵线搭桥,浦城试点协同创新,搭建科技大市场新平台,具体业务方面,外联浙江科技大市场并设立浦城分市场;内接国家海峡技术转移中心,设立浦城分中心,以此实现借智聚力。
打造“一站式”创新服务链
为深入践行“科特派”制度,浦城积极引进服务研发机构,开放科技展厅,强化宣传展示与科技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和干部群众4000多人次,引进20家科技服务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研发机构,打造一站式的科技创新服务链,形成“科学家带着企业家”调研考察、支持服务、投资兴业的科技氛围,主动接轨浙江七大万亿产业、优势块状经济,积极筹划招商对接活动,引进适合浦城发展需要的优秀科技项目,发展大科技经济。
服务交易平台。一是建设网上科技市场,结合浦城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及创业需求,为各种科技成果的线上展示、推介、交易和产业化提供无偿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挖掘功能和技术经纪人作用,形成有效供需对接机制;二是建设物理空间——科技展厅和服务场所,积聚一批科技中介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技术检测中心、政府科技职能部门和风险投资机构,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成立科技成果交易机构,适时组织科技成果交易。
研发孵化平台。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大市场内创办种类研发机构、众创共筹空间、企业孵化器、检测中心等机构,形成研发孵化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链。
招商转化平台。主动加强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在浦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对接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形成“科学家带动企业家”到浦城投资兴业的良性循环。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年岁末月,闽北大地寒风料峭,浦城上下冬雨绵绵,坐落在浦城工业园区的浦城科技大市场,却是暖意浓浓。由浦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深化科技特派员技术对接——2018年浦城科技大市场首届科技成果拍卖会暨科技成果推介会”近日拉开帷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平博士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高校院所提供10项科技成果省内14家企业参与竞拍,10项科技成果竞拍成功,总起拍价216万元,总成交价754万元,溢价率349%。
浦城科技大市场充分发挥科技“轻骑兵”作用,引进科研院校和科技服务机构30多家、科技特派员230名、专业技术人员8000人,线上发布技术成果1563项,技术需求207项,技术合同登记6份累计475万元,服务企业400多场次,为企业申报知识产权103项,发生有效专利交易额73万元。先后获得“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省级技术转移机构”等荣誉,成为全省第三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和县域首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
多年担任南平市科技局局长的浦城县委书记周永和告诉记者,通过科技成果拍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瓶颈,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在浦城生根发芽,有利于引领科技成果,有益于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