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采

山东南鲁山: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 李光一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为抓好这个“关键少数”,山东省沂源县南鲁山镇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政策倾斜、强化技术培训、加大技术扶持等,用好创业领头人、支部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三种本土人才,充分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致富路径,推动乡村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

乡村能人带活小桔梗大产业

2000年,27岁的陈作顺还是南鲁山镇璞邱一村的普通农民,看到村里的乡亲把地里种的桔梗直接卖到博山区池上镇,池上镇的桔梗加工企业再加工出口,赚得钵满盆满。而受各种原因影响,南鲁山镇的桔梗加工产业却一直规模不大、收益不高,找不到突破口。不甘心的陈作顺就决定将创业的第一步放在这不起眼的桔梗上。

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陈作顺单枪匹马跑到池上镇四处“取经”,自己到处收桔梗、跑市场、做销售,一人分饰几角,几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终于,汗水换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5万元人民币,这在当地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尝到桔梗加工甜头的陈作顺,盘算着如何扩大规模,如何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陈作顺想到了在邻村建立连片桔梗加工代办点。在陈作顺和第一批敢吃“螃蟹”村民一年的努力下,实现了总产量600余吨,带动加工点群众月均增收600余元的好成果。村民们一下子有了积极性,陈作顺的桔梗加工代理点一年时间里发展到27家,带动群众1200余人。

企业做大更要做强,陈作顺开始琢磨着如何提高企业效益。2013年,陈作顺筹措资金80万元,成立了沂源鹏旭商贸有限公司,开始从事起销往东北、韩国等地的桔梗深加工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实现年产量3000吨,产值3000万元,人月均收入800元的惊喜收益,一度成为沂源县品牌桔梗生产的领航者。

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脱贫攻坚带头人

南鲁山镇北流水村属于典型的山区村,虽然土地相对宽满,但由于地块分散而贫瘠,加之群众一直沿用传统的劳作模式,产出效益并不高,耕地每年每亩收入2000元左右、山地500元左右,致使该村空守着大片土地,却一直找不到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解决土地种不好、收益低的问题,成为破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2013年,担任村支部书记的陈丙福在深入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经多方学习考察,最终决定做足做活土地这篇“文章”,确立了“引导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计划以流转村民土地建设大规模种植基地的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土地产出效益。

为打消村民顾虑,转变观念,愿意把手中的地“交出来”,2014年,陈丙福带领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金飞扬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先后召开村“两委”成员会、村民代表会和党员大会等20余次,发放明白纸600多份,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引导村民流转土地入社。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全村201户村民、80%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高标准建成了1000亩“沂源红”矮砧苹果基地和300亩大榛子种植基地。

在村支部的主导下,基地采用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对苗木栽植、生产管理、储藏加工和运输销售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现代农业技术,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配套建设多个沼气池,并经常邀请市县林业、农业、果树中心等部门的专家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一线社员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基地亩均产出大幅提高,耕地每年每亩收入平均在6000元以上、山地2000元以上,分别是土地流转前的3倍和4倍以上。

2017年,依托长江防护林项目,陈丙福带动发展大榛子生产基地2000亩;今年,又争取县财政扶贫资金92万元,建成了500余平方米的大榛子深加工车间,项目投产后,年可加工大榛子1500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润200万元。

经济有了发展,如何鼓起村集体和村民两个“钱袋子”、摘掉头上的“穷帽子”?陈丙福又在收益分配上动起了脑筋。该村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成功运营的基础上,创新实行“土地流转租赁费+社员年底分红+合作社打工工资”的利益分配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村民和集体的共同利益。按照这一方式,村民可获得三方面的收入:合作社按耕地每亩每年1000元、山地500元的标准支付土地租赁费,并5年一涨,确保村民有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土地流转后的村民自动成为社员,土地量化折股入社,合作社每年拿出基地30%的收益分红,其中贫困户按35%比例分红;合作社优先招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到基地工作,按照市场价给予劳动报酬,即便是老人也能在合作社找到产品加工、包装等合适的工作岗位。另外,基地年收益的10%归村集体经济,60%归合作社用于基地正常管理运营,从而使村集体和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力实现双增收、双脱贫。基地丰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100余万元、净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就业120余人,可实现户均年增收1.1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00余万元。

乡村之星趟出特色农业致富路

黄茜是沂源县南鲁山镇南水沟村的一名村民,如今是沂源县山珍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淄博市“乡村之星”。2002年,黄茜放弃了县城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怀揣着“把大山里的好东西卖出去”这个朴素的想法回到老家南鲁山镇创业。她从最简单的粗加工做起,随着食品厂规模的扩大,技术、资金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黄茜开始逐渐转向桔梗深加工,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种植户的收益也更高了,这让种了一辈子地的乡亲们喜出望外。

2006年,黄茜就有了发展有机农业的打算,当时“有机”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一个新名词。她大胆地作了一个决定——成立沂源县山珍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群众发展有机特色农业。为了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黄茜免费给乡亲们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以每斤高于市场20%的价格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鼓励大家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多年来,黄茜用辛勤的汗水为乡亲们换来了更多的财富,大家数着手里沉甸甸的钞票,高兴得不得了,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

成立于2008年的沂源县山珍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设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山东省沂蒙黑山羊原种场。黄茜致力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杂粮基地、核桃基地、柿饼基地、桂花基地。其中,正阳杂粮专业合作社种植户800余户,喜洋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养殖户1000余户,构建起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帮助农户每年平均实现增收10,000余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达150多人,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黄茜投资2000万元,与中科院、北京农科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建成山东省最大苗木组培基地。项目建设实施后,将实现年产花卉、果树、脱毒苗木100万株,销售收入1500万元,利润300万元。2017年首批培植出的优质草莓苗已销往北京,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农产品品牌”“山东省十大畜牧品牌企业”等称号,沂蒙黑山羊原种场获得“中国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黄茜也实现从五谷杂粮加工、畜牧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农业休闲旅游全方位发展,实现农业从一产到三产的新飞跃,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南水沟村的村民们高度评价她是一个永远不忘回报家乡、有能力又能担当的现代农业企业带头人。

2018-12-14 李光一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458.htm 1 山东南鲁山: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