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焦点

小村庄写出新时代农村土地改革大文章

湖南浏阳市大胆创新,试水“建设权证”制度,有效激活农村“沉睡”土地

□ 张 笛 黄 建

2015年,湖南省浏阳市被确定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经过3年的探索,浏阳市先试先行,摸着石头过河,在充分挖掘全市传统经济及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前提下,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以永安家具制造产业聚集区为命题,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应势而谋:家庭家具作坊有出路

家具产业一直是浏阳重要的优势产业、富民产业,而永安镇更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和展销集散地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勤劳勇敢的永安人闯两广赴江浙,投身家具行业。至今,共有400余家家具工厂在永安遍地开花,上万村民吃着“家具饭”,家具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

这种家庭式小作坊繁荣了永安民营经济,让永安人过上了殷实的日子,但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督查行动,更是令一大批家庭作坊式家具企业被整改、关停。

2017年,浏阳市大胆创新,试水“建设权证”。所谓“建设权证”制度,就是经政府批准,企业可以直接和村集体合作,通过复垦、复绿宅基地或闲置的工业用地,获得等同面积的“建设权证”,将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开发工业、旅游等项目,在不减少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有效激活农村“沉睡”土地。

浏阳星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而这片“试验田”选在了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

西湖潭村,有一块350多亩的闲置土地。如今,通过土地入市、农民入股,浏阳市永安镇西湖潭村354.38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挂牌出让,星辰公司依法依规摘牌,村级合作社代表西湖潭村村民以摘牌价入股星辰公司,占公司股权的10%,一个一流水平的现代家具产业聚集区在块闲置土地上拔地而起。

顺势而为:打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样板

2017年9月,西湖潭村村部会议室里,村支书胡桂林和村民代表围坐一团,他们拿着一份合同反复讨论。薄薄几页纸,让一屋子人激动不已。最后,他们带着期待的笑容,用力地在合同上按下一个个红指印。

这一份合同就是浏阳星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浏阳湘惠土地专业合作社签订的《浏阳永安家具制造产业聚集区项目合作合同》。按规划,永安家具制造产业聚集区占地2000多亩,总投资约20亿元,分三期建成。

据介绍,项目采取土地入市、农民入股,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安全环保,拆散建整、拆旧建新的新模式实现集体土地入市。

“通过土地入市这种模式,企业的前期资金压力减小了很多。”永安星辰家居产业园总经理郑军算了一笔账,土地入股可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助推当地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在农民收益方面,以目前每平方米每月10元的租赁价计算,每亩年收益为8万元,代表农民入股的村级合作社按10%股份分红,每亩年收益为8000元,其中直接分红给农民5600元,村集体为2400元。

未来可期:筑梦家居产业小镇

2017年11月,开元大道旁,浏阳永安家具制造产业聚集区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从这一刻起,永安人的家具产业梦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永安家具产业聚集区一期建成后,以家具生产制造为核心,将配套宿舍、食堂、办公、物流等基础设施,不仅拉通家具产业链上下游,促进家具生产规模化、工厂化,与此同时,还将带来上万个就业岗位。

回望浏阳永安家具制造产业聚集区,人们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门楼上镌刻的浏阳人改革奋进的豪迈宣言——顺势而为,为民众所欲为;与时俱进,进前人之未进。

2018-12-13 张 笛 黄 建 湖南浏阳市大胆创新,试水“建设权证”制度,有效激活农村“沉睡”土地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419.htm 1 小村庄写出新时代农村土地改革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