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打造美好街道 提升群众满意度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强化党建,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图为街道部室、社区、居民代表对街道社会服务展开评价时举牌点赞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办供图)

□ 尹道振

作为基层政府的街道办事处怎样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工作目标,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围绕省、市关于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群众需求,提出“贯穿一条主线,实践两个路径,搭建三个平台”的工作思路,顺应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经验。

坚持党领导一切原则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南湖街道从影响民生的核心问题入手,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使群众时时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在身边”。探索开展“党建工作平台化、组织建设结构化、安全管理账单化、物业管理综治化、城市管理立体化、民生实事社会化”等“六化”建设,充分解决街道在基层治理中广泛面对的“工作量大、问题繁重、力量不足、缺乏抓手、形不成合力”等难题,创新形成“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机制保障、人民满意”的街道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党建工作平台化。街道针对党组织、党员管理方法单一、发挥作用不足等实际问题,打造线上党建智慧平台,通过科技手段、系统管理、数据支撑,将分散的党员找出来、组织起来,让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实现党员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动态化、精细化,将党员参与党建活动情况纳入平台管理,将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党员活动学习有记录、交流有渠道、考核有根据、服务有平台、实践有阵地、管理有机制的目标。

组织建设结构化。南湖街道在全街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社会组织,健全发展各级各类党的组织,把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个空间,进一步增强街道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联动性。力求实现党的组织结构建设全覆盖、有效覆盖,实现基层治理各方力量有效整合,理顺关系,助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安全生产账单化。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对安全隐患种类、数量性质等情况,如隐藏在家庭、出租屋、三小场所、单身公寓等在内的各类安全隐患逐一排查,进行账单式登记,然后跟踪整治消除,实现动态化、闭环式管理,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物业管理综治化。南湖街道与辖区内所有的物业服务企业签署了《南湖街道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同创建美好社区合作协议》,制定《南湖街道物业服务企业考核办法》,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物业服务、民生事务以及提高居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综合全面开展协作,对物管企业实施综合考核,实现正面激励与责任监督相结合的考核监督办法,让物管企业主动愿意配合政府,发挥综合治理作用,成为政府力量的有效补充和强大助力。

城市管理立体化。南湖街道从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城管工作被动局面。首先是管理主体立体化,把参与城市管理的政府力量(工作站、城管执法、协管力量)、作业单位力量、物业服务企业的力量等有效整合联动,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共同为城市管理出力;其次是实现考核立体化,引入第三方考核与政府自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套全面的立体的考核机制;再次是管理要素立体化,激活构成城市管理要素的重点要素,推动效能整体技能的提升。

民生实事社会化。南湖街道创新路径,通过基层综合分析会平台、美好社区联络员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将辖区共治共建主体纳入民生工作主体,把各类公益单位和志愿者凝聚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周边,把专业的民生服务交给专业的组织承接,走专业化的第三方购买服务渠道,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项目。

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思路

如何才能全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南湖街道把规划实施群众满意度提升到战略高度,以“始于群众需求,成于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把提升群众满意度当作一项专项工作加以规划和专项落实,丰富基层治理的方式和手段,创建“美好社区”,打造“美好街道”。

制定标准,完善制度,让“美好社区”成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依托。按照“组织坚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宜居、平安文明、便民利民”等原则,南湖街道制定党组织建设好、公共卫生好、社会治安好、便民利民好等“美好社区”建设指标,形成一整套完整清晰的建设规划;并探索在每个社区成立一支“创建美好社区联络员”志愿者队伍,从各行各业的居民、企事业机关单位中招募“联络员”,全方位定位对接群众、推动基层治理质量提升等“三个目标”,施以“社区观察员、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舆论引导员、活动组织员、沟通协调员”等“六大员作用”,把群众需求与街道中心工作通过“联络员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有志愿者88人。

层层发动,主动突破,让“社会力量”成为服务群众的帮手。南湖街道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造美好社区”这一目标,动员调动辖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所有力量形成联动,力促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帮手。在社区层面,抓住群众利益的矛盾点,对社情民意掌握及解决办法,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在街道整体层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南湖街道开展社区活动的综合指导意见》,解决社区服务对象狭窄、服务内容单调、服务方式陈旧、经费使用没有统筹等问题;为增强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培养职业素养,解决基层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出台《南湖街道综合提升群众满意度强化人员职业素养建设办法》;解决宣传工作跟不上步伐,党建项目、民生福利、公众安全、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和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未能展示出来、老百姓知晓率和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制定《南湖街道综合提升群众满意度强化宣传工作办法》。同时,还围绕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建立首问负责制、投诉反馈制度、督导和问责机制,推动各项整改优化措施落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加大投入,让“均衡共享”成为基层民生工作的必然遵从。南湖街道本着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加大民生投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满足群众迫切需要,保障基础服务均等化和均衡化。如,“民生微实事”经费预算投入,从2017年的97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800万元;城区治理投入,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直接投入122万元,搭建多个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平台,引导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垃圾分类产业,今年对辖区129个垃圾收集点进行改造,引导资金总量已超过600万元。2018年街道环境卫生指数连续数月在罗湖区位列榜首,今年10月份跻身全市第7名。

加强平台建设

保障总目标落地生根

党建管理平台。打破界域限制,把分散的党员找出来、管起来、身份亮出来、作用发挥出来。同时,健全党组织,让党组织结构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业实现合理、完整及全面覆盖,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和有效联动,提升辖区公民意识和群众获得感,助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社区基层治理综合分析会平台。强化社会参与,把民意、民需、民忧、民困亮在平台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收集研究辖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反映问题、协调解决、跟踪反馈、考核评价、内外监督的基层治理闭环工作法,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研究解决问题。

物业管理考核平台。以行业党建为引领,以物业管理企业成员为参与主体,全面梳理辖区物业管理队伍,组建综治队伍,制定工作职责清单,搭建考核平台,通过平台对辖区15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在治安、安全、城管、物管、民生以及居民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的考核和奖惩,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群众满意度。

“南湖街道今年以来提出的‘贯彻一条主线、实践两个路径、搭建三个平台’工作思路,与深圳市委全会精神‘走在最前列’高度契合。”南湖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街道着重打造“党建工作平台”“基层治理综合分析会平台”和“物业管理考核平台”,从党建引领、问题调处、聚拢社会治理力量等方面整体推动基层治理持续向好,让改革发展的福利惠及更小个体,更多人群。

2018-12-13 尹道振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强化党建,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415.htm 1 打造美好街道 提升群众满意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