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晓静
“中方愿继续同希方携手合作,将比雷埃夫斯港建设为地中海最大的集装箱转运港、海陆联运的桥头堡,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支点,并带动两国广泛领域务实合作。”——2016年7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时强调。
中远海运集团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称“比港”)的开垦足迹可追溯到2008年。
2008年,中远海运集团以5000万欧元的对价竞标获得了比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PCT),于2010年6月1日正式接手比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经营管理。
2016年8月10日,中远海运集团和希腊共和国资产发展基金共同签署“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多数股权交易完成备忘录”,以3.685亿欧元的对价完成了对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简称PPA)67%股份的收购,正式成为整个比港经营者。
多年来,多批中远海运管理团队赴希腊比港经营管理、接续奋斗,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落实到位的举措,顺利平稳地接管了欧洲十大港口之一的比港的经营管理,并将东方智慧融入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2017年,经过近8年的辛勤耕耘,比港码头集装箱吞吐量从接管之初的88万标准箱提升至415万标准箱,推动比港在全球港口中的排名由第93位跃升至第36位。2018年2月26日,比港PCT码头第三个2万标箱级集装箱泊位正式投入运营,同步迎来“中远海运金牛座”集装箱船首航。这是希腊航运史上第一次迎来“2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港作业,标志着比港从此进入“2万标箱+”新时代。
如今,比港六大业务板块已逐渐落地开花:集装箱码头业务、邮轮码头业务、汽车码头业务、修造船业务、渡轮码头业务以及物流仓储业务。特别是集装箱码头业务,这两年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期,实现了收入、利润稳步提升,业务量翻番的较好成绩。
比港的蜕变令希腊、欧洲乃至整个业界惊叹不已。目前,中远海运的比港项目为当地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3000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00多个,增加了希腊的财税收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一系列的举措让外籍员工感受到中国企业的诚意,更体会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今在希腊,中远海运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最受欢迎的名片,增进了中国和希腊人民的友谊。
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用实际行动赢得国际声誉
中国远洋海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启了跨国经营的征程,是最早走出去的国有企业之一。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最受信赖公司2000强榜中,中国远洋海运排名第104位,成为全球唯一上榜的航运企业,在境内最值得信赖企业中排名第一。在海外开拓历程中,中国远洋海运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开拓海外业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带来实惠,用实际行动赢得国际声誉。希腊比港项目就是近年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海外建设的典范,“COSCO SHIPPING”已成为在希腊深受欢迎的中国名片。
中远海运团队接手管理比港2号集装箱码头时,只有中远海运集团和以星两家船公司使用2号码头的服务,只有两条干线和几条支线。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开拓发展,目前比港的2号码头和3号码头拥有3个可靠泊2万TEU型船舶的泊位和5个支线船泊位共2537米的操作岸线,堆场总面积61.6万平方米,水深-14.5米~-19.5米。目前共配有28台桥吊(其中16台可以操作2万TEU型船舶)、22台轨道吊和30台电动轮胎吊。年度操作能力达到了550万TEU。2019年全部建设完成后,年度操作能力将达到620万TEU,将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码头之一。
坚持本土化经营,使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当地社会紧密相连
希腊工人最担心的是中国企业从中国带来很多工人,挤占他们的就业岗位。对此,中远海运集团按照其“走出去”战略的一贯政策,在PCT接管比港集装箱码头之初,就宣布除了7名高层管理员工,所有员工都在希腊当地招聘。
目前,PCT的工作岗位达到了1000人,中远海运集团外派的经理人仍旧有7名。比港的发展,就意味着希腊就业岗位的增加。这使希腊人深深地感到这个企业是希腊的企业。
不仅基层员工,管理团队也要本土化。在PCT的管理团队中,有一名当地的副总经理和7名当地的部门经理。当地经理最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和市场信息,只有充分地信任、支持并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当地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
此外,在经济本土化方面,比港项目在选择供应商时,秉承的原则是:在同等条件下,以“中国制造”和“希腊制造”为优先考虑对象。由于希腊本土没有重型机械制造商,如PCT的全部重型设备(桥吊和场地吊)都来自中国制造。以比港为平台,展示中国的港口机械设备,扩大其在欧洲的影响。
希腊当地有质量很高的港口建设公司,通过公平竞争,PCT选择了希腊的港口建设公司来建设PCT 2号码头的改造工程和3号码头的全部工程,工程造价超过1.5亿欧元。事实证明,希腊的建筑公司建筑质量高、速度快、价钱也合理。
2018年,PPA把修造船板块引入比港,通过国际竞标公平公正的方式出售浮船坞。4月,“PIRAEUSⅢ”号浮船坞成功试运行,在希腊当地引起了轰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标志着中远海运PPA修船板块已具备修理大型远洋船舶的能力,极大地提振了希腊修船产业的信心,并将为希腊当地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中希两国进一步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多领域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本土化策略,不是失控的本土化,而是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本土化。比港项目在硬件上实现中国制造和希腊建造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上实现中远管理与希腊文化的融合,成功地实现了富有生命力的本土化战略,实现了与当地经济的紧密联系。
加强文化交融,增进两国人民感情,实现和谐共赢
希腊的文化是西方式的文化,公司和员工之间是比较理性的雇佣关系。而中远海运带来了中国式的温情:
比港码头周围很难找到吃饭的地方,员工的午饭只能靠自带,很不方便。以前的港务局对此问题漠不关心,中远海运的管理层却深知民以食为天,决定由公司提供免费的午餐,并由员工组织了自己的午餐管理组织,通过招标来管理午餐;PCT还在每年圣诞节邀请14岁以下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来公司相聚,还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份礼品;每年评选4名洋劳模,一周免费中国行;在生产上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安全,要及时排除隐患,以便让每个人安心地去工作;一些希腊员工不喜欢储蓄,往往在工资发放前因为一些临时原因导致周转困难,中远海运管理团队也牵头针对性地建立了相关制度,让他们可以提前预支部分工资。
润物细无声。通过这些措施,比港的员工逐渐感受到他们是公司的主人,公司的发展也是自己的保障。
不仅如此,中远海运还通过捐助希腊特奥会、为社区学校捐助取暖用燃油和为当地社区失业人员提供食品,在码头做绿化等各种方式融入希腊社会,与当地社区实现和谐共赢。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展示企业形象
“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负社会责任、做企业公民”是中国远洋海运海外发展的重要原则。在追求港口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远洋海运比港项目高度关注工人发展,并努力为当地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今天,中远海运对比港的投资已经超过10亿欧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00多个,每年发放当地员工工资、上交税收和缴纳社保合计超过3亿欧元现金。
2017年5月14日~15日,我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远海运集团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资、建设、运营成果,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多方肯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比港,并在会见来华出席高峰论坛的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时强调,希腊建设重要国际物流中转枢纽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契合。中希双方应该着力将比雷埃夫斯港打造成地中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港、海陆联运桥头堡、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为中欧陆海快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支点作用,带动两国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信、海洋等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让两国人民更多获益。
而齐普拉斯在论坛期间,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中远海运集团比港项目给希腊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
2018年9月28日,希腊议长武齐斯到访中远海运比港公司,考察比港业务。武齐斯表示,希腊政府坚定地认为中希在比港项目上的合作是积极的、平等的,具有战略意义,可以给希腊乃至整个巴尔干半岛带来利益。这种利益是互利的、长期的,特别是在希腊陷入危机后达成的合作,对希腊是重要的帮助,帮助希腊尽快走出了危机。
希腊知名智库“经济与工业研究所”发表报告,深入分析比港项目将对希腊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到2025年,比港项目将为希腊财政增收4.747亿欧元,创造3.1万个就业岗位,提高希腊GDP0.8个百分点。报告认为,希腊物流的产值有望从2015年的4亿欧元增加到2025年的25亿欧元,比港项目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