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保清洁供暖 油气产业链全线发力

1月~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13.5%;今冬明春5个月天然气购销协议量841亿立方米,较去年冬季协议量增幅11.2%

2018年,中国石油已在东北、环渤海、西南、西北等区域启动了10余座储气库建设工作,确保提升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

西气东输系统在役管道11883公里,供气覆盖西北东部、中原、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管网一次管输能力达1036亿立方米年,为4亿多居民供气。涵盖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和三线。

龙王庙组气藏加强生产运行管理,打造“电子巡井+定期巡检+周期维护+检维修作业”的气田管理新模式。

□ 本报记者 袁 琳

11月25日,万人会战川南正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五大钻探公司、来自省内外135台钻机集结川南,日产页岩气量接近1500万立方米,这是四川油气工业史上最大规模页岩气会战。在页岩气前方指挥部悬挂的红色标语极其显眼:“开年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

这句标语用在今年天然气供应迎峰过冬同样贴切。当前“冬保”已拉开帷幕,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这个冬天能否温暖度过。作为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冬供也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大天然气供应、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做出重要批示。今年以来,《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重磅文件先后发布,也传递着国家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国内天然气供应主力,中国石油切实承担起保供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统筹协调,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全产业链动员。今年以来尤其是四季度,天然气全产业链始终处于全负荷状态——国内天然气生产保持“高压”运转,储气库停止注气开启冬供模式,互联互通建设日夜兼程,积极筹措全球资源增“底气”……全面打响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攻坚战。

今年前10个月,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13.5%;百分百完成今冬明春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量达841亿天然气,增幅达11.2%。

国内主力气田满负荷运转

前三季度产气进度超预期

10月20日,长庆气区喜讯传来,靖边、苏里格等气田286口关停井“起死回生”,累计增产气量突破2亿立方米。冬供之际,这条消息倍加鼓舞人心。

今冬明春,国产气四大气区预计产量将达416亿立方米。预计国产气在今冬高峰月日产可达到3.2亿方以上。

抢时间,夯底气。放眼全国,一场场争“气”战正在打响。作为冬供主力军,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备受关注。然而经过多年开发,我国天然气田的甜点区不断缩小,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资源品质劣质化加剧,一批重点气田进入稳产末期,天然气产量增幅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推动已探明未动用储量的开发,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已投产气田的产量。入秋以来,更是保持气田满负荷生产。今年1月~10月生产商品气80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7.8亿立方米。

在天然气供气保卫战中,中国石油四大气区肩负上产重任,产量占中石油总产气量的85%以上。

预计2018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将由年初计划的368亿立方米提高至380亿立方米,刷新历史纪录。前10个月产量319亿立方米,增幅5.4%。作为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塔里木油田紧盯全年262亿立方米的生产目标,突出老油田综合治理,前10个月产量218亿立方米,同比净增10.3亿立方米,增幅4.9%。

当前,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生产已全面进入提速阶段。今冬明春期间,预计为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和云南等地区提供天然气资源量约112.6亿立方米。前10个月产量182亿立方米,增幅4.9%。为弥补天然气保供区的缺口,青海油田克服今年七八月份洪水灾害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产能建设,为今冬明春保供夯实资源基础,全年产量计划62亿立方米。

不可忽视的是,除主力气区外,以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华北油田为主的非主力气区全力凝神聚“气”,筹措资源保障冬季供应。大庆油田年产气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吉林油田扩大中浅层老区措施增产规模,全力以赴保障长春、吉林和松原等北方城市用气需求。华北油田产、运、储、销联动,调集各方资源,预计明年3月之前,将筹备50亿立方米“粮草”,全力以赴迎接即将到来的天然气保卫战。

与以往不同,今年天然气勘探开发呈现新的特点。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中,超过90%的资源都来自于低渗透和特低渗透。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成为天然气。前十个月累计产量48亿立方米。

川南地区是页岩气的主战场,截至今年年底,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产量将突破42亿立方米,同比增幅40%。为保障供应,今年长宁地区新投产50多口生产井,是去年16口生产井的3倍。

煤层气1月~10月产量16亿立方米,增幅8.9%。其中,煤层气公司6.4亿立方米,华北油田煤层气产量8.8亿立方米。

在致密气方面,仅长庆油田今年致密气产量将达到260亿立方米以上,四川金华—中台山致密气开发试验区也正快马加鞭展开致密气开发技术攻关。

筹措全球资源保冬供

销量增量占国内同期2/3

为保障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供应,尤其是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所需的天然气稳定供应,中国石油在全球筹措调集资源,通过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和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补充国内供应缺口。今年前10个月,进口天然气增幅30.6%,进口天然气占销售总量比例43.5%。

在中亚进口气方面,中国石油加大阿姆河气田挖潜,实现超计划供气;多次奔赴土库曼斯坦就合同价格展开深入谈判;6月以来,哈萨克斯坦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展开多轮谈判。经过不断协商,10月12日,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输气公司成功签署5年期天然气购销协议。按照协议,自10月中旬起,哈萨克斯坦对我国天然气出口量将增至每年50亿立方米~100亿立方米,冬供再添重量级劲旅。今年冬季,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合计日供气量将稳定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

除了加大管道气的引进之外,中国石油加大LNG长贸谈判,今年与美国切尼尔公司和卡塔尔燃气公司签署两个长贸合同。

同时,承受着价格倒挂带来的巨大亏损压力加大现货采购,特别是在现货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石油1月~10月采购现货LNG资源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8%。今年7月,俄罗斯亚马尔LNG首船天然气到达江苏如东LNG接收站,北极气在冬供中的分量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中国石油江苏、唐山和大连三座LNG接收站利用率同比提高70.4%。在今年的季节性区域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的情况下,天然气市场态势呈淡季不淡、冬季更旺的态势。在LNG接收站进入冬季保供、检维修和扩建的“三期叠加”时期,对于机器设备和员工而言都是极大考验。

前10个月,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13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占全国用气总增量2/3。

储备体系提高安全供给系数

预计今冬采气超过80亿方

10月26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分公司得知,目前,中国石油6个油气田所属储气库(群)已全部结束注气,开始注转采的热身。

作为天然气“粮仓”的储气库,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也是调峰保供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去冬今春一度出现的供气紧张,让社会各界意识到,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存在较大不足,储气调峰能力欠缺成为主要短板之一,储气库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并提出“供气企业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的量化要求。

中国石油承担着我国90%以上的储气库能力建设,为加强保供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排除万难提升增储能力。今年注气期,中国石油10座储气库(群)完成注气超过9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2%,刷新历史纪录,为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新储气库评价建设工作。开展库址筛选和论证工作,按照“达容一批、新建一批、评价一批”的工作节奏,规划到2020年形成工作气量130亿立方米、2025年形成工作气量270亿立方米、2030年形成工作气量400亿立方米。

2018年,中国石油已在东北、环渤海、西南、西北等区域启动了10余座储气库建设工作,确保提升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其中,西南油气田公司将规划新建5个储气库。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建设模式,与重庆市共建铜锣溪储气库,目前已展开先导试验,黄草峡储气库等其余4座储气库也启动相关评价工作。

在新库建设的同时,启动已建库达容扩量工程,相国寺、呼图壁、双六等一批“十二五”期间建成的储气库将再次扩容提产,中国石油储气库建设大戏正式拉开序幕。

互联互通打通“任督二脉”

南气北上增加日供天然气

10月25日,西气东输三线长沙支线湘江定向钻穿越一次性回拖成功,这标志着该项目成功攻克项目施工最大难点顺利穿越湘江,为按期投产奠定坚实基础,届时将极大缓解湖南冬季供气紧张的局面。

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要求,和兄弟企业一起切实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打通“南气北上”输气通道,破除天然气基础设施输送瓶颈。

在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下大力气投入,总投资规模超258亿元,加快实施今明两年33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战绩颇丰。其中,南昌、江津2座压气站反输流程改造提前1个月完工;8座续建压气站已有3座提前建成投产;7座新建压气站压缩机组全部吊装到位,陆续于冬季保供前投产;4条管道工程全部按计划施工。

随着“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我国首次实现“南气北送”。今年以来,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通力合作,将通过广东区域内LNG接收站与西气东输二线联通、通过广西LNG接收站与中缅管道联通、实施中卫—贵阳输气通道联络增输工程、陕京四线增输工程,今年冬季采暖前形成“南气北上”3000万立方米/日的能力,确保明年冬季供暖前形成“南气北上”6000万立方米/日、陕京四线形成8000万立方米/日的输气能力。同时实施大连LNG、双6储气库外输通道增输联络工程,形成东北天然气输往华北700万立方米/日的能力。

届时,将有三路通道为北方冬季清洁取暖“增底气”。 一路是“南气北上”经中卫—陕京四线—京津冀通道;一路走东北—秦沈线—北京通道,东北天然气可通过秦沈线、永唐秦管道增供京津冀地区,参与京津冀地区冬季调峰;另一路走天津—北京通道。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滨海分输站分别与中石化天津LNG外输管道、中海油蒙西煤制气管道互联互通工程建成后,可合计向港清线增供1700万立方米,比去年增供1200万立方米。

以前多年才能拿下的工程一年就高质量完成了,这在以前不敢想。上下联动、各方通力、日夜兼程是实现这一速度的“秘诀”。为加快互联互通工程进度,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专门成立互联互通协调小组,并建立了周例会制度,实行联审联办;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委在征地等问题上全力支持,开辟快速通道;国家能源局领导、中国石油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各施工现场调研指导;总部机关、中油管道公司、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中油工程公司等合力推进工程建设。

同时,为实现在役管道运行顺畅,中油管道公司组织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根据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提供的2018年冬季购销方案,结合天然气管网运行情况和互联互通工程投产进度,对管网能力进行了详细测算和分析,确保冬季管输能力满足购销方案需求。各管道地区公司入冬前提前完成动火作业,并对设备、管道、消防系统等进行全面细致排查,消除隐患,以确保安全平稳过冬。

冬季购销合同签下841亿方

85%的供气增量输向北方地区

奔波在天然气销售战线的干部员工常打趣自己,今年我们保供只打两仗,一仗是从3月打到10月,一仗从11月打到来年3月。

先说第一仗,这一仗并不轻松,因为传统意义的淡季天然气供应已不存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当下天然气供应新常态。今年前8个月,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高达18%。虽尚未进入供暖季,中国石油多家天然气销售公司的销售增量和增速均撞破历史最高线。前10个月,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13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5%。

再说第二仗,一年一度的天然气迎峰作战。

不打无准备之仗——中国石油从上一个冬供季就已备战,充分总结经验教训,提前与地方政府和用户沟通,对接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以及供需缺口、持续时间,共同研究落实压减空间,细化压减方案,确保天然气销售分级应急预案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统一安排下,中国石油公司按照“以气定改、以气定用”原则,加强供气计划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提早与下游用户签订年度购销合同,避免冬季期间因工业企业无序用气对冬季民生保供造成影响。

打好合同全面覆盖攻坚战——到今年8月,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组织各区域分公司完成2018年~2019年冬季购销合同工作,按照集团公司上报国家发改委的冬季资源安排,共与1948家用户完成841亿立方米合同气量签订,实现今冬天然气购销合同全覆盖,较去年冬季协议量增加85亿立方米,增幅11.2%。

“虽然我们已经全产业链发力,努力达到目前的这个增量。但是我们还再努力,希望通过进一步深挖潜力,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天然气供应量。”中国石油生产经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更要打好重点保卫战——中国石油在今冬明春的资源安排上,坚决贯彻中央关于保障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和民生供应的精神,以民生优先的原则调整资源流向,向“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等北方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区域增供,其中京津冀晋鲁豫陕等北方七省市安排供气量同比增加27.5亿立方米,占中国石油供气增量的85%。

“面对市场持续旺盛的天然气需求,我们全年都是奔波状态,为的就是精准供气,我们宁可压缩掉可替代的销量,也要全力保民生、保合同、保重点,实现供销平稳运行。”作为天然气销售北方公司营销处的一名员工,朱铁燕的真诚话语代表着奔波在天然气销售战线上广大员工的心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进口气价和国内销售气价平均每立方米倒挂0.52元,其中进口LNG价格倒挂平均达到每立方米1元,中国石油一年进口天然气超600亿立方米,承担的亏损压力可想而知。

“无论如何,通过前期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我们对做好保供有底气有信心。同时,中国石油也希望和其他相关方一道,为老百姓过上一个清洁温暖的冬季做出持续的努力。总之一句话:我们要做到,而且能做到保合同一方不欠,保民生一方不少。”中国石油生产经营部副总经理闫宝东告诉记者。

(本文配图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供)

2018-12-04 1月~10月,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13.5%;今冬明春5个月天然气购销协议量841亿立方米,较去年冬季协议量增幅11.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998.htm 1 保清洁供暖 油气产业链全线发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