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炳文
近年来,广西梧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按照中央、自治区工作部署,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积极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完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全市信访总量连年下降、信访秩序持续好转,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抓改革制度建设
立足于信访法律法规规章的配套细化,致力改革完善有梧州特色的信访工作规章制度,实现信访工作职责法定、权责一致。
推动制度建设进程。制定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梳理近年来印发的信访法规制度,完善了其中3项、重新制定了4项,构成“1项实施方案﹢12项规章”的制度体系。
确保信访制度有效落地。抓住“关键少数”,层层签订信访工作责任书,不定期抽查下级党政班子成员履行职责情况。今年,该市把“信访治理”列为政法工作要打好的“三场硬仗”之一,加大对当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历年遗留的48件“骨头案、钉子案”继续组织包案攻坚化解。
促进制度切实执行。梧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每季度听取信访工作报告制度,重要敏感时段不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接访阅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积案,开设“零距离网”个人信箱、公开电话,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诉求的问题,检视了决策施政得失、监督了干部作风问题;其他党政班子领导、市级各部门积极履职担责,形成了层层压实信访法治化建设机制。2016年度、2017年度信访工作绩效考评,该市列自治区第二名;2017年度首次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考评,该市得分在95分以上,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
疏渠道规范运行信访
在完善有特色的信访法规机制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诉访分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信访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深化源头风险减少矛盾。近年来在220个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施工前,依法依纪依规进行了严格的风险评估,确保了“三冲”地灾整治、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功能区优化重组、棚户区改造等涉及范围广、情况错综复杂的事项没有发生突出信访问题,从源头上减存量、控增量,防风险、守底线。信访总量出现连续4年下降,今年上半年信访总量又继续下降11.8%。
开展大接访诉访分离。每月定期组织政法机关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大接访”活动;在群众信访服务中心设立诉访分流工作室,依托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法院视频信访系统进行涉法涉诉信访诉求的查询、交换,及时导入法律途径;把依法终结的涉法涉诉信访诉求,及时组织属地党委、政府承接做好教育帮扶等多个途径,实施诉访分离分流。
细化类别逐级走访。组织30个职能部门制定清单,共细化1070项信访诉求归类,健全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明确充实信访工作人员,规范依法逐级走访的流程,提高对初信初访信访事项的办结率。进京越级访从2014年的103人次下降到2017年的27人次;赴邕越级访从2014年的579人次下降到2017年的7人次。
网络问政“五个办”纾解民情。市委书记、市长依托“零距离网”问政平台,通过“书记信箱”“市长信箱”、7个县(市、区)及市级职能部门共104个“有事要问”栏目收集群众意见,利用网络优势网上办、马上办、指令办、主动办、一次办,并将办理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事项,在新闻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力争群众合法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至目前,通过“零距离网”共处理群众问政贴近53000条,在响应纾解民意、避免意见纠纷演变为走访行为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聚合力构建和谐大格局
该市紧紧抓住“事要解决”这一关键,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发挥“大信访”工作格局的综合效力,依法及时就地解决诉求,使群众既“信访”也“信法”。
党政机关依法施政破解信访突出问题。综合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扫黑除恶、环保督察整改、营商环境整治、城乡环境整治月等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行政执法局,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执法,着力解决侵民扰民问题,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调剂财力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56个、棚户区改造8115户(套),大力推进“第一公里·路桥工程 ”建设,新建村屯道路276条、桥梁384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所需所盼问题。
有权处理机关务求案结事了。岑溪市设立交通事故纠纷调处中心,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信访分流、行政释案、听证评议、检察院检务监督、法庭诉讼“五位一体”“一条龙”解决交通事故纠纷,近年来处理交通事故28000多件,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4%以上。
政法机关诉前调解减少社会矛盾。梧州市政法委组织协调政法、司法行政机关完善诉调对接、检调对接机制。梧州市法院系统依照规定对一般民商事案件组织诉前、庭前调解,把庭审判决的“零和”结局变为互谅和解的场面,弥合社会矛盾。近年来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在50%以上,各类案件的一审服判率也在90%左右。
司法行政建构“两接一联”机制。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与信访工作“两接一联”衔接机制。机制实施两年多来,挂驻985个村(社区)的236名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11648人次,出具法律意见1852份(次),参与调处纠纷诉求1572件,参与化解信访事项773件、积案21件,大量信访矛盾在源头得到依法分流、在基层及时解决。
社会力量参与促进疑难问题化解。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专家学者、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参与信访工作,建立了232人的评议专家库,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和信访积案、申请复核的信访事项组织听证评议,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化解结案。2016年、2017年分别组织化解34件、68件积案,息诉罢访率分别达到82.35%和55.88%,信访人签订息访息诉协议比例达到35%以上。
信访机构业务规范督办落实。组织业务大培训、大核查,修订完善信访业务流程,对办理中有瑕疵的信访事项,分类纠正、补充录入。深化信访信息系统应用,制定了提高信访事项群众满意度的“三见面”“三告知”工作法,提高网上信访事项在网下实体解决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网上信访成为主渠道,近年网上信访占比均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