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不见面马上办 宁夏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

全区80.4%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15个县以上审批部门全链接、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有39个事项可不出村(社区)办理、6个事项全区通办

□ 本报记者 邢纪国 马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近日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发改委、公安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和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相继通报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工作亮点。各部门就如何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路,只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分别介绍自己的经验与成果。

“只有更彻底地‘放’,科学有效地‘管’,积极到位地‘服’,才能真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说。

今年以来,该自治区公安厅在行政审批事项上大幅“瘦身”,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35项精简为19项;启动全国异地补办、换领居民身份证业务,设立39个区内异地补换身份证和32个跨省异地办理身份证受理点;实施公章刻制备案制,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开展“奇葩证明”清理整顿工作,派出所出具证明的种类由20种减少到9种。在出入境业务方面,宁夏居民办理出入境“只跑一次”工作制度全面落地,并于9月1日起,实施内地居民异地申请换(补)发出入境证件等5项便利措施;放宽宁夏居民申领驾驶证、居住证限制等;建成集网上办理、咨询、预约、监督于一体的宁夏“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做到放管结合,放而有度、管有分寸。

同时,在宁夏商事制度改革中,市场监督管理厅将宁夏10个部门11项涉企备案事项纳入“多证合一”,实现 “四十四证合一”,并与商务厅合作,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和“一口办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开办时间,将企业注册时间由平均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银川市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5个工作日,提供企业网上登记、电子营业执照、简易注销、自主选择名称等便捷高效的服务,并通过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解决“信息孤岛”难题。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落实“多规合一”并联审批模式,为自治区重点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开辟“快车道”,只需提供一套资料,推行施工图“多图联审”,审图时间从过去最长6个月缩短到现在的7个~22个工作日等,持续深化“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模式改革。简化施工许可办理手续,优化招投标程序并放宽资质限制。取消31项建筑业总承包、专项承包资质新申请、延续、升级、增项初审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初审;下放19项建筑业企业三级资质审批权到设区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不见面、马上办”引领“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于2017年12月底建成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全区915个县以上审批部门全链接、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目前,全区80.4%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可不见面办理;包括事项管理、中介服务、法律法规、协同审批、电子证照、“12345”热线等配套支撑系统,在功能上基本实现了“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支付、统一归集、统一调用”。与投资在线、水利、人社、税务、公积金等31个专业审批系统及自治区公安人口库对接,局部实现了“一号登录、一网通办”;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服务进社区、进园区,全区有39个事项可不出村(社区)办理,6个事项实现全区通办、零材料办理,初步做到了就近办、异地办、网上办。在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宁夏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位列全国第十一,西北位列第一。

据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通过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在线审批等提升报务企业水平。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改革,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将全区重大项目储备等纳入平台,实现项目申报、审核审批、计划下达、监督管理等全流程在线运行。

2018-11-28 全区80.4%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15个县以上审批部门全链接、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有39个事项可不出村(社区)办理、6个事项全区通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776.htm 1 不见面马上办 宁夏建成政务服务“一张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