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企智库

打开国门搞建设 营商环境很重要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我国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 李丽辉

11月5日上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展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进博会的规模有多大?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会参展企业之多、参会人数之众,确实是可以用“盛大”来形容。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关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算是一大创举。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这个创举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意义。它向全世界表明,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我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发生了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稍微上点岁数的人,对这40年的风雨彩虹记忆犹新,感受颇深。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这40年的发展和成就,确实称得上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国这个大市场,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蓝海”,我国市场有“海纳百川”的容量,我国政府和人民也有这样的心胸。

回顾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着力点,包括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方面。

在主动扩大进口方面,我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我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缺口较大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

一句话: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真诚向各国开放市场。预计未来15年,我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我国将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国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外商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我国还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将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将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化生态、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全球提供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还将有更多举措出台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打开国门搞建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很重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成效有多显著?其实老百姓自己就能感受到:到政府部门办事,不用跑很多次了;企业注册登记手续更简便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多证合一”;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少了,改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

我国营商环境的显著变化,国际机构也察觉到了。就在前几天,世界银行发布了《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大幅提升了32位!

这份报告认定,在过去一年里,我国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共有7项,不仅跻身十大改进国之列,并且成为这十个经济体中的佼佼者。

《报告》认为,在“开办企业”和“获得电力”两个领域,中国营商环境获得了显著改善;在“办理施工许可证”“登记财产”“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和“跨境贸易”五个方面,中国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为培育创新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比如,在“获得电力”方面,中国通过网络扩容和提供全免费的接电服务,使接电时间从143天缩短为34天,这一指标全球排名跃居第14位,一下子提升了84位。在跨境贸易方面,通过“单一窗口”建设、取消行政性收费等举措,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这一指标全球排名也提升了30多位。

“很多国家对营商环境作出改善,一般只有一两个领域。像我国这样一年内实施7项改革,这么大的力度是非常少见的,体现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之举。”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认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我国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无论背景如何,只要决策者意志坚定,任何经济体都能够改善商业监管环境。”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2006年,注册一个企业全球范围平均需要47天,且注册成本占人均收入的76%。而如今平均仅需20天,成本也只占人均收入的23%。

金墉认为,政府承担着为企业家和中小企业创造优良营商环境的艰巨任务。健全、有效的商业监管对鼓励创业和推动私营部门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就不可能终结极端贫困、促进全世界共同繁荣。

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我国一直在努力。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增强企业信心和竞争力。具体举措包括:

——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年底前修订完成并全面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明年3月底前,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要全面清理取消,实现内外资准入标准一致。

——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全面清理现有许可事项,明年3月底前,修订公布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清单外许可一律视作违规审批。

——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在全国开展全流程、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部实现各类投资审批在线并联办理。年底前提出优化企业注销流程的改革措施。

“中国将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承诺,我们将坚定不移继续努力。

2018-11-14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我国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225.htm 1 打开国门搞建设 营商环境很重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