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发源
□ 周任飞
追求“物美价廉”,更看重“货真价实”,拒绝假货,让所有消费者都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日前,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海南无假货”品牌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海南省将通过开展“海南无假货”品牌建设行动,使全省市场整体环境得到有效净化,各类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诚信、公平、放心”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海南无假货”品牌在全球叫响,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十措施严打假货
《方案》明确,海南将通过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5年4个分阶段的努力,分别实现震慑、取得重大进展、推进品牌形成和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同时,提出了开展“海南无假货”品牌建设行动的10条硬措。
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超说,10条行动举措,各有针对性。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链条”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商)品、欺(讹)诈消费者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形成多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
肖超解释道,10条行动举措概括总结为几个行动要点:严管严打、形成震慑,创建示范点、弘扬正能量,推行市场主体自我声明公开承诺,压实生产者、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电商平台、大型商场等的监管责任,以及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用好立法权、提高违法成本。
此外,不同于当下许多电商平台承诺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根据《方案》要求,海南省将推行市场主体“不制售假货”、假一赔十、7天~30天无理由退货等自我声明公开承诺制度。肖超强调,“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海南无假货’示范点建设,同时对示范点进行监管,一经发现有违反自我声明公开承诺行为,即刻取消示范点资格,并从严从重处罚,同时纳入失信违法‘黑名单’,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
据了解,在发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方面,《方案》明确,一方面加大举报奖励力度,畅通举报渠道,对举报有功者予以重奖,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示范点建设、监管处罚等多管齐下,逐步推进工作开展。此外,还将积极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国际反假联盟等机构沟通协调,在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建设、品牌防伪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海南无假货”品牌建设。
推进“无假货”品牌建设
“下一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在整合打假职能、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机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方案》落实,全力推进‘海南无假货’品牌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肖超说。
据介绍,海南省将着力查办一批重点案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产(商)品、风险企业,以及专利、商标、版权保护等进行全面排查,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加强线上线下共同治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一经查实,一律顶格处罚,对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创新市场监管方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新一代防伪技术和高清晰快速成像比对等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加强与国际反假联盟交流合作,加快建立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公共平台(海南)数据中心;提高违法成本,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和海南地方立法权,推动建立健全与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相配套的法规规章体系,打造“海南无假货”的法治环境,让制假售假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者付出承担不起的经济和法律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