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新疆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克伯克于孜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创新基层管理体制,让村民们在小小的“巷道会议”中凝聚“大共识”,克伯克于孜村也得以旧貌换新颜。
多民族聚居的克伯克于孜村位于伊犁河谷,这里的发展相对滞后,不仅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不高。“以前村里开会,大伙儿都抱着领通知的心态被动参加,很少主动向村干部提建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队员江成军说。
为了健全当地基层服务体系,驻村工作队将全村人按照居住地划分成多个巷道进行管理,并在每周召集成年村民参加“巷道会议”,从小范围开始凝聚村民共识。由此,江成军也成了前进路二巷的包巷干部。
克伯克于孜村道路泥泞,给村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今年开春,江成军便召集居民共商改变巷道脏乱差的“发展大计”,倡议大家共同参与巷道美化工作,得到了25户村民的一致赞同。借助争取来的社会资金和每户集资,大家买好了水泥、砂石,并借来搅拌机,男村民们自发参加义务劳动,女主人们则备好吃的、烧热茶水,确保320米长的巷道两边路基全部完成硬化。
“每天我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都自觉往垃圾箱里扔垃圾。”村民海里其比·阿西姆说,村民们十分爱惜焕然一新的街道,各家各户的门前也纷纷种上了树苗,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整治公共空间清理庭院、购置路灯完善照明、修缮农田灌溉防渗渠……此后的“巷道会议”中,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建言献计,向江成军和村干部提出亟待完善的“死角”。大变样的前进路二巷由此也成了全村的样板,破旧的乡村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巷道会议’让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也让我们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的威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江成军高兴地说。按照《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疆将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孙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