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还是在校大学生的牛志伟,面对突如其来的几十万元巨债,选择主动张贴告示寻找债主。5年多里,他节衣缩食、拼命攒钱,最终还上了巨额债务。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这天经地义的背后,还有牛志伟对“别人欠我,我不欠人”的履行和坚守。——题记
□ 本报记者 王砾尧
“别人春节回家是为了过年,我春节回家是为了还债。”2016年2月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工作的小伙子牛志伟,回到老家安徽省临泉县范集乡,还清了父亲生前欠下的最后一笔欠款。这个春节,他终于可以卸下重担,轻松地和家人过个安稳年了。为了这一天,他努力了近6年。
8年前,牛志伟还在读大学时,父亲突遇车祸去世,然而祸不单行,由于父亲做生意借款,还给家人留下了40多万元的债务。事发后,作为长子的牛志伟在家门口贴出认债告示,称父债子还,承诺还清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
自那以后,一直到参加工作,他省吃俭用,拼命攒钱还债。从最初涉世未深的一名大学生,到如今工作单位里的骨干力量,牛志伟一步一步践行了自己的还债承诺。
承诺
就是还不了也要认债
上高中时,牛志伟的父亲牛朝停在安徽省临泉范集乡开了一家预制楼板厂,生意还算不错,在乡邻乡亲之间,颇有一些名气。2009年下半年,牛朝停的预制楼板厂生意萧条,于是便到亳州等地承包当地的农村房屋建设工程。为了扩大生意,牛朝停先后向乡邻乡亲借债,有些还是高额利息。
随着手头资金慢慢周转过来,牛朝停眼看收获在望,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车祸却夺去了他的性命。2010年6月27日傍晚,牛朝停骑摩托车回家,一不小心撞上路边的电线杆,还没等被送到医院便不治而亡。
彼时,远在黄山学院读书的牛志伟,正在准备大二期末考试。噩耗传来,牛志伟连夜赶回老家为父亲办丧事。然而还没等父亲的丧事办完,就有很多债主找上门来。
“那时候去他们家要账的人挤破门。很多债主担心欠账会烂掉,逼着孤儿寡母立即还账。”牛朝停当年的生意伙伴、同为债主的李存贵回忆道。
“那两年,父亲为做生意多次举债承包建筑工程。借钱时,有一部分给人家打了借据,但是相当一部分因为是熟人,就没有借据,都是口头约定。因为父亲生前讲信用,才有很多人借钱给他。”牛志伟回忆说,自己还债时,也有人说“欠钱的是你父亲,和你没啥关系,你们兄妹还在读书,哪有钱还呢,赶紧回去读书吧。”
但牛志伟却认为,虽然父亲去世了,但债务还在,应该履约还债,于是毅然扛起了父亲留下的债务。母亲也支持他:“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就是还不了也要认债!”
之后,牛志伟在家门口和父亲的预制楼板厂门前都张贴了告示,请债主们上门登记,商量还钱计划,并表示父债子还,承诺6年~8年内还清父亲欠的所有债务。
讨债
从满怀希望到渐渐失望
“父债子还,凡是父亲牛朝停欠的债,今均由其子牛志伟偿还,请尽快联系我……”这是牛志伟在登出告示上的承诺。如今忆起那个场景,牛志伟还历历在目。当时来登记的债主中,凡是有借据的,牛志伟就会在上面加签自己的名字。没借据的,牛志伟与母亲核实后,也会补个借据给对方。
“当时我一口气签了100多笔借条,总计42.8万元。”对牛志伟来说,这绝不是个小数目——母亲没有工作,妹妹还在上高中,自己也在上大学,之前父亲的工作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如今不但父亲不在了,他们还要还上这么一大笔债,但就是这样,牛志伟仍然坚持还债。
一开始,牛志伟还觉得很有希望。原来,牛志伟父亲出事以后,他和妈妈根据家里账本和借条等,对往来账目进行梳理,发现其中有一些别人欠父亲的债务或资金,如果别人欠父亲的钱能全部要下来,加上把厂里的原材料加工出售后,可以偿还大部分债务。其中仅父亲2009年和人合伙投资,合伙人就欠父亲34万元。而实际情况是,虽然也有个别人主动还钱,数额在1000元~2000元左右,但还债的路远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
“当时父亲的合伙人开始口头承认有34万元的欠款,但到后来,我几次上门,对方却闭门不见。”为此牛志伟去亳州市找过对方,但工程方说把钱给了父亲的合伙人,而合伙人又说钱没拿到。“还有1万元是2007年别人问我家借的,有欠条,多次去他家找不到人,到他家要电话号码也不给。”很长一段时间里,总能看见牛志伟拿着父亲的工程合同四处要钱的身影,但大多无果。
要债时才发现讨债难,牛志伟一开始还满怀希望,渐渐地失望,随着父亲前期投资的几十万元成了“无头账”,牛志伟近乎绝望了。
还债
能穿出来的衣服只有一套
“别人欠我们钱,我们不能欠别人的!”他迅速调整状态,重新召集预制楼板厂工人开工,完成手上剩下的订单。就这样,家庭发生巨大变故之际,牛志伟逐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2010年的暑假,牛志伟自己开拖拉机送货、联系客户、做售后服务……一个假期结束后,他瘦了10多斤。
“让我感动的是,那两个月里,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甚至比以前更好了。”牛志伟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和母亲并不懂厂房的生产管理,工人们体恤自己背负巨债的情况,不仅更加用心生产,在结算工钱时还有不少人先让牛志伟还债,甚至还问牛志伟是否需要帮助,这让牛志伟很意外。
2010年9月开学后,他回到学校完成上一学期课程的补考,又请了一个月假在家打理工厂。牛志伟说,考虑到要完成学业,加上很多工人还是想另谋出路,工厂运转困难,他便把剩下的原材料全部加工成产品售出,随后便变卖了厂房。“产品和拖拉机卖了, 厂里能卖的全卖了。” 牛志伟说,在留了一点钱供他和妹妹读书以及母亲基本的生活费后,他将剩下的6万多元也全用来还债。
为了让妹妹有好的学习条件,牛志伟把妹妹带到黄山市屯溪一中读高中,还一并把母亲接到了屯溪一起照顾。一家人租了房子,母亲也打零工养家。如今已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的妹妹,也全力支持他还债。妹妹上大学后,也效仿哥哥,兼职家教工作。
“小牛聪明,很尊重别人,能吃苦,中文功底不错。”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的老师汪家庚告诉记者,牛志伟在校时还是学院校报和学院广播电台的编辑。不过,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后,牛志伟只能舍弃爱好,学习的同时到处挣钱。
“上大学时,我同时做了3份家教,这些年想得最多的就是还债,神经都有些衰弱了。”牛志伟回忆道。
2012年6月,牛志伟从黄山学院毕业,到了9月份,黄山风景区的白云宾馆要招一位善于写作的文员。汪家庚毫不犹豫地推荐了牛志伟,称他文字好,做事做人踏实。后来,牛志伟在该宾馆当了文员,每月有了稳定且在当地还算不错的收入。
“单位管吃管住,上班有工作服的。”牛志伟说,每月的刚性支出只有电话费和交通费等,基本不超过100元。剩下的钱就全部存起来用来还债。
平日里他吃的也节约,几个馒头就榨菜就可以对付过去。“这几年,能穿出来的衣服只有一套,很少买,母亲也有四五年没添新衣服了。”牛志伟说,单位的微信公众号以前由他维护,但他用的手机还是父亲生前买的,很旧而且功能少,连微信文章也处理不了。一直到2015年,同事买了新手机,把淘汰的手机送给他,牛志伟才有了好一些的手机。
由于表现优秀,工作一年后,他被上级单位抽调挂职锻炼。挂职期满后回到原单位,牛志伟升职为人事行政部的企业文化主管,待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到2014年我一共积攒了8万元,我的收入就是供妹妹读书,其他几乎不花钱的,所以这几年的钱全攒下来了。”牛志伟说。
也是这一年,牛志伟所在的公司要出售部分住房,因楼层和户型等因素价格很优惠,他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30多万元,买下了一套房子。“我把公积金全部取出来了,为了还债真是想尽了办法。想尽早兑现承诺。”为了还债,牛志伟把买的新房子又卖了,一家人租了一室一厅住,他睡沙发。
在还债之路上,牛志伟也收获了很多感动。牛志伟告诉记者,每次去还款时,都有债主说“不急不急,你还在读书,你先用。”这些债主非常信任他,不仅不催,还问他需要不需要钱,可以再借给他。“因为诚信才能赢得尊重,他们的关怀让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去还债。”
开心
这几年苦日子没白过
这几年,牛志伟每年都会自己回老家还债。“对所有的债主,每次我按比例还款,每家都给点。”他说,这是为了让大家有信心,知道他在挣钱还债。不过,对家庭困难的债主,他也会优先还债。
“他爸爸欠我 6万块钱,我当时也担心(要不回来)的。” 阜阳市的姚启军说,牛朝停很讲信用,没想到他儿子也这么好,不仅当时承诺还款,这几年虽然家里困难,还钱还很及时。“这孩子太难得了。”
2016年春节,牛志伟需要给最后一批29个债主还款22万元。这也是父亲生前欠下的最后一部分债务。还上了这笔债务,意味着6年多来压在他身上的巨债负担就可以卸下了。
2月4日早晨,牛志伟从黄山市坐火车赶到合肥,中午转车到临泉县,第二天下午,事前收到电话通知的20多个债主先后来到牛志伟的家中,而大学放假的妹妹也赶到家中,兄妹俩一起招待客人,并陆续给到来的债主偿还债务。
第一个领到的是牛文俊,现金1万元;第二个是刘丽萍,领到现金3万元……经过两个多小时,大概在下午5点20分左右,牛志伟兄妹俩终于发完桌子上的22万余元现金。
“一周前,小牛打电话给我,说今年腊月二十几晚上,到他家吃个饭,一道把钱还了。”李存贵表示,当年牛朝停和他之间的借款就是口头的,原本不抱希望能要回来,但是没想到牛志伟二话不说,先还了一部分,后来陆续都还上了。
为何直接给现金,而不直接打到他们的账户呢?牛志伟表示,因为乡邻乡亲在当地交通不方便,有的要走十几里地去找银行取钱。此外,每次春节回家还钱,都是提前电话通知,把大家请到自己家里来,吃吃饭、聊聊天。
“我本来计划6年~8年还清债务,没想到能提前还完,真是一身轻松!”为了这一天,牛志伟已经努力了5年多。“想到债务还清,我就觉得这几年的苦日子没白过,想想也是开心的、安心的。”
“还钱的时候感觉特别好。每次还了一点,就觉得压在心里的石头小了一些,离目标更近了。”牛志伟说,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长期吃馒头就咸菜,他也觉得开心。只是,以前因为债务会经常失眠,以后可以安心睡觉了。
感动
牛家人值得深交、长交
“这兄妹俩说到做到,这信义没话说!”一名拿到几万元钱的生意人感慨地说,他见到不少厂家因亏损倒闭而老板跑路的,像牛家这样父债子还是很少见,的确感人。
当最后29笔总计22万余的现金堆在桌子上时,不少前来围观的乡邻乡亲都交口称赞。拿到还带着体温的钞票时,债主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牛家人值得深交、长交。
为了感谢乡邻一路以来的支持,还完债务的当天晚上,牛志伟花了700元,在镇上的酒店摆了两桌席。“今天晚上,老少爷们放开量,我们一醉方休!”牛志伟高兴地说。
在晚上的饭桌上,牛志伟敬了债主们三杯酒。“第一杯酒感谢你们的理解、宽容,5年来很少有人到家里讨债。第二杯酒感谢你们的信任,愿意主动继续借钱给我,这份信任是我宁愿被别人坑、但不坑别人的动力。第三杯酒敬我父亲,当年他到处托关系、求人、花大笔的钱,把我和妹妹送到县城读书,我们好几百人的村庄,到现在本科生只有4个,我们家占了俩。父亲改变了我和妹妹的命运。如果我能为社会带来一点点正能量,那就够了。”
这些正能量,很快就体现出来。债务全部还完后不久,有一次牛志伟的外婆病危,住院要急用钱,牛志伟的母亲问邻居借1万元,邻居东拼西凑才凑了3000元,事后还因为没能凑齐1万元借款非常内疚地哭了起来,牛志伟和家人很受感动。
牛志伟所在宾馆的负责人骆晓勇告诉记者,牛志伟在单位这几年一直很出色,中途还被多次借调,大家对他评价也很好。“他很诚实,做事认真,同事关系也处理得很好。”骆晓勇称,就在不久前,他被提拔为人事行政部的企业文化主管。
经历了还债的磨炼,牛志伟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虽然欠别人的债务已经还清,但他人的欠款目前尚未追讨回来。对此,他也决心继续通过法律解决债务拖欠问题。
同时,他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篇章。前阵子,在牛志伟的朋友圈里,他写道:“毕业工作6年,搬了6次家,第7次终于住进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在这个房子里,他迎娶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儿。“我们是2016年相恋的,那时我刚刚还完债,一穷二白,但对此她并不在意,让我很感动。”想必是女孩儿看重了他的守诺真诚,才把一生托付给了他。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带着更多人的信任与认可,期待他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