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雅楠
德国的产品质量可靠,美国的产品技术先进……这是一些工业强国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其实,这些国家的产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与这些国家的工匠精神的历史、特征及影响有很大关系。
通过在产业链上的百年积累,这些国家不但使工业技术整体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而且逐步形成了本国制造业的特点,打造出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口碑。
德国:“要么不做,要做最好”
今天,在德国人的价值观里,奉行着“要么不做,要做最好”的原则,始终将质量置于数量之前,将品质置于利润之前,认为“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品质的利润是不能长远的”。正是这种坚持,使得“德国制造”完成了由劣变优的转变,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成为全球市场上毫无争议的“质量和品质”的代名词。
回溯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之前,德国工业产品大多是粗制滥造、山寨抄袭的低端产品,其形象并不乐观。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强国英国甚至明文规定所有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德国制造”以此来区分英德两国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项针对“德国制造”的侮辱性条款。德国及时吸取了经验教训,坚定地走上一条“质量立国”之路,不仅很快就让英国人刮目相看,也支撑了德国在随后的100余年时间内数度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流行的德国姓氏有什么共同点?在德语里,它们都代表一门职业: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从中世纪开始,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就成为职业常态。时移势易,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匠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工匠精神是德国企业百年成就的钥匙,无论是汉高、拜耳、博世,还是西门子、施耐德,这些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背后则代表着从无到有,从一个人到一个家族再到一个国际企业,充满荆棘的光荣之路。
德国BORGWARD(宝沃)由天才汽车狂人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宝沃于1919年在德国不莱梅创建,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德国BORGWARD(宝沃)曾以超过当时德国60%的出口份额成为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销量率先突破百万,成就了一段汽车工业的传奇。传奇的缔造并非偶然,在20世纪中期,德国BORGWARD(宝沃)就以对细节的执着追求备受业界推崇。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伊莎贝拉,从灵感迸发到最终面世经过了上千次设计手稿修改。车内的每一处实木饰件均经过高级技师的精心挑选,并经过十余道工序的打磨,以确保每一处细节都拥有清晰的木纹和夺目的光泽。车内选用的皮革经过悉心鞣制、精细切割以及手工缝制后,被唤起低调独特的光泽和触手生温的细腻质感,更是随着时间的磨砺沉淀出优雅的韵味。不仅如此,伊莎贝拉车内的金属按钮均经过上百次的按压测试,以保证出厂的每一枚按钮都拥有如琴键般结实厚重的触感。
万宝龙于1906年在德国汉堡由一个文具商、一个工程师和一个银行家共同创立。它的名字代表着书写的艺术。笔顶的六角白星标记,是俯瞰勃朗峰的轮廓,象征着欧洲最高山峰的雪顶冠冕,而每支笔尖上的“4810”字样,正是勃朗峰的高度。万宝龙的钢笔外壳由独特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这种材料专利由12个万宝龙工匠花了数年时间才研制成功。即便使用十年以上的时间,笔杆的润泽度也只会有增无减。笔尖往往是钢笔中最具工艺精度的部分,万宝龙笔尖上的精致花纹都由制笔工匠手工雕刻。而在笔尖打磨环节完成后,万宝龙的测试技师需要拿每一支笔在纸上书写,并仔细倾听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来判断笔尖是否磨好,如有瑕疵则需要返回工厂进行修改。
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和家族企业。“专注”是其“理性严谨”民族性格的行为方式,德国制造业者“小事大作,小企大业”,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大,并不是目的,而是“强”的自然结果。德国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汉高、西门子等全球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实力雄厚的中小企业,它们术业有专攻,在各自领域都是全球市场的隐形冠军。
美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在美国被称为“职业精神”。所谓职业精神,就是指在某项具体的工作上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打造顶级的质量。职业精神可以适用于任何领域,农、工、商,都可以贯彻。
当我们追溯美国创新能力的根源时,有一个事实是无法被忽视的——国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都曾经以工匠的身份改变着美国,改变着整个世界。富兰克林的壁炉、玻璃琴,华盛顿的水利工程,托马斯·杰斐逊的坡地犁,詹姆斯·麦迪逊的内置显微镜手杖……从美国建国之初到今天,工匠精神起起落落,一直伴随着这个国家的成长。
美国工匠精神中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用主义和标准化。
1798年美国的E.惠特尼首创了生产分工专业化、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成为“标准化之父”。而美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也或多或少得益于美国制造行业的标准化意识。虽然标准化是相对机械化大生产过程的产物,但这并不影响美国工匠们对于标准化、专利的追求。
在全球顶级钢琴制造企业美国施坦威公司,80%的工序都还是纯手工制作的。一位合格的钢琴制造师起码需做3年半的学徒才可以正式工作。在这3年半时间内,1/4的时间是在钢琴制造学校学习,3/4的时间则在琴厂做手工。施坦威公司相信乐器也是有生命的。钢琴上的每一样材料都要经过非常细致的选择。原先白键要用象牙,黑键用产于非洲的乌木,但后来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改用化学键。象牙键的优点在于可以吸汗,化学键则耐磨、不变色、寿命长,而且经过不断改进硬度已经很接近象牙了。在木材的选择上也是近乎挑剔,木材需要自然干燥3年,然后再电子干燥40天~50天。即使这样,最后的利用率还不到40%。另外,钢琴很多部件用木头制成,气候直接影响钢琴的音色。施坦威公司就在厂房中模拟各种气候,以使其适应。举个例子,如果这种琴是销到非洲的,则施坦威公司会模拟出非洲的热带气候。
实用主义根植于美国社会和文化之中,它作为美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哲学和民族精神,以300年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为起点,从早期充满冒险的开拓到美国国家的创立,从美国的工商业革命到信息化时代,它形成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