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唐元龙
四川凉山州会东县地处四川西部边陲,西邻会理,北接宁南,东南倚金沙江和云南巧家等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近年来,该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标,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痛点和难点着力,大胆创新突破,致力把会东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开放宜业、文明幸福、和谐美丽的“川滇明珠”,成效明显。当前,一座魅力之城正在大凉山强势崛起。
聚焦城市痛点提档升级
对于以前的会东城市形象,当地居民印象尤为深刻:一是卫生差。各类垃圾、扬尘、废水、噪音等污染严重。二是秩序乱。随意摆摊设点,越门占道,以路为市,执法不到位等现象严重。三是整体弱。市政公共设施不足,农贸市场、停车场少,陈规陋习多,整体形象差。四是通行堵。断头路、丁字街、死胡同多,行人和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横穿马路、闯红灯、任意掉头等行为形成堵点。
怎样才能改变这座城市的形象,更好满足老百姓的期待?会东县按照“现代川滇明珠、生态宜居家园”城市发展定位,以《会东县打造川滇明珠·建设美丽示范县城实施方案》为纲要,突出“新区示范建设、老城风貌改造”主线,远景谋划“一高、一铁、一机场”,“一高”即宜攀高速会东段,“一铁”即丽攀昭高铁会东段,“一机场”即会东支线机场。
同时,会东县还统筹推进“四山三河三区四桥一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山”即龙凤山、老鹰山、獭猫山、鱼山,“三河”即鲹鱼河、官村河、鹅村河,“三区”即老城更新样板示范区、金江品质生活样板示范区、小坝心片区,“四桥”即郑家沟大桥、景观廊桥、全球通大桥、三家村大桥,“一路”即县城绕城公路,努力改造一座旧城,建设一座新城。到2025年,将投入资金80亿元~100亿元,把县城建设成为城区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以上的川滇优美小城市。
标本兼治力图蜕变重生
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会东县实行“领导牵头、大口负责、部门共抓、社会参与”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度。同时,以县城为中心,形成县城首位带动、乡镇次级支撑、新村多点突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格局。乡镇和新村配套环卫设备,从治“标”转向综合治“本”;在乡镇建立清扫、保洁、清运、填埋的长效机制;把城管执法工作由城市向乡镇延伸,成立了城管执法大队,下辖12个中队(含重点乡镇),执法队员由40人增加到122人。
会东县还加大财政投入。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县2015年前财政每年预算城市管理经费940万元;2016年财政调整预算每年为2100万元,城市管理经费1600万元,增加560万元,城乡环境治理经费500万元;2017年财政预算城市管理经费为4100万元,增加2000万元。
同时,疏堵结合,投资6000万元用于打通县城金环南路、金沙路、滩王路等7条断头路,建设小河嘴法制公园步道、清水廊道等基础设施;投资800多万元,综合利用城北农贸市场、县二建司、县前进道班、县满矿花园等地块建设果蔬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投资500万元新建城南大道停车场;投资50万元改造彩虹桥等基础设施和政通路油面铺设工程;在林荫巷修建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鲹鱼夜市,疏散撤销了金叶街、人和街468户30多年以路为市、占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商户,让街道变得干净整洁。
走访中记者感受到,在科学规划和庞大的城市建设资金注入下,这座城市犹如凤凰涅槃,蜕变重生。
铺展“川滇明珠”崭新画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参鱼河边休闲、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卸去一天的疲劳,尽情享受这座城市的美好。参鱼河边灯火辉煌,灯光倒影在清澈的河水中,一幅“城中河、河中城”的美丽画卷映入人们的眼帘。
“以前的会东县城,一到晚上,到处是摆摊叫卖的小贩,到处是烧烤夜啤的嘈杂,垃圾到处都是。现在好了,政府对这些有损城市形象、不利于老百姓生活的现象集中进行了整治,还给老百姓一片美好生活的净土,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河边游玩的群众对记者说。
“种好梧桐树,自然引来金凤凰。”会东县打造城市发展“升级版”,引来了蓝光、泰丰明珠、中联影视等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入驻,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当谈到未来的城市建设时,会东县相关领导说:“会东县将坚持县城首位带动、乡镇次级支撑、新村多点突破的总体规划,以沿江高速路为依托,构建以乌东德镇为中心的沿江生态经济带;以特色农业为依托,构建姜州镇、嘠吉镇为中心的农业发展区;以有色金属为依托,构建铅锌镇、松坪镇为中心的矿业产业发展区;以特色畜产品为依托,构建堵格镇、野租乡为中心的高寒山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区。到2020年,县城将构建‘一环、两轴、三组团’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面积为1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