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探讨“德清经验” 凝聚改革共识

“全面深化改革看德清”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县举办

□ 本报记者 李韶辉 付朝欢

“全面深化改革看德清”理论研讨会日前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改革报社、德清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来自政府、研究部门、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德清,共同探讨全面深化改革的“德清样本”和“德清经验”。研讨会由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主持。

德清持续深化改革的实践是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德清坚决改、大胆试、大胆闯,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发力,改革的成效、经验可圈可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共承担了省级以上改革试点65项,尤其是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标准地”改革、综合医改等领域的改革取得系统性突破,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

“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德清的一张‘金名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原司长孔泾源表示,围绕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德清推进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试点和改革项目,其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向问题聚焦、向试点开路”。

“德清县的改革不是‘单打一’的改革,它的改革具有系统性和集成性。”国家发改委体改司改革试点指导处处长董文说,德清承担的国家部委层面的任务就有21项之多,体现了德清在改革方面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德清县委书记、县长王琴英在介绍德清县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时说,德清是一处勇于创新的“改革先行区”。看过去,德清的改革基因一脉相承——1978年开始萌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清模式”,拉开了全国科技创新改革实践的序幕;1984年召开的“莫干山会议”,被称为“经济改革思想史上的开创性事件”;1999年首创的“股票田”,开创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先河。现如今,德清改革的试点数量之多、改革质量之高、红利释放之大都前所未有。望未来,德清将一如既往地以系统化思维对改革开放进行再审视、再谋划,推动各项举措的相互促进、整体推进,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

会上,与会专家分别围绕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医改、土地改革、营商环境等专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在新型城镇化问题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表示,从德清看新型城乡关系的本质,即不断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充分推动劳动力、资金、土地、科技管理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重塑各类富有活力的创新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金三林从改革方法论的视角梳理了德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他特别强调,德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把守住底线作为制度设计的前提,以改革实效来检验改革举措。

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春丽认为,德清是科技体制的探索者、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敏锐地抓住政策先机和市场机会,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和区域人才流动机制,驱动德清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对于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表示,德清上下联动构建县域医共体、内外联动建立省县医联体、三医联动构建高效管理体制,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方位智能联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靳相木表示,浙江省德清县是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德清相关改革试点中的制度创新点。“德清样本”的价值表现在其典型性,既具有面上的代表性,又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琦表示,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德清的莫干山镇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地理信息小镇融合科技文化和旅游经济,都充分体现了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突出进展。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在总结发言中点评了德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他表示,德清围绕破解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大胆创新,率先探索,推进了一批标志性改革,值得学习;德清聚焦三农问题,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值得点赞;德清聚焦民生幸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改革,值得复制;德清聚焦营商环境,改革市场服务机制,值得推广。

中国改革报社社长宋葛龙用“发现”“发掘”“传播”“传承”8个字来总结本次研讨会。“德清想改、敢改、会改,坚持正确改革方向,通过狠抓改革落实、强化改革激励、建立容错机制等,让改革‘停不下来’。一滴水也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德清改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2018-09-21 “全面深化改革看德清”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德清县举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4115.htm 1 探讨“德清经验” 凝聚改革共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