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报刊审读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

□ 白育红

报刊作为宣传工具和政府的喉舌,不但传播知识,而且让人们了解国内、国外时事动态,第一时间知道各地发生的新鲜事。报刊、图书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食粮,好的作品能催人奋进,增长知识,而错误百出的作品会误导读者甚至误人子弟。

如果审读能在报刊编校工作中重视几个细节,将有助于提高版面质量,减少差错,增强报刊的可读性。

文字:仔细辨析少差错

在版面审读中经常存在疑点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文字方面,尤其是形近字之误和同音字之误。

一是形近字之误。用字型输入法时,容易出现这类错误。要注意区别的简单字形有:己、已和巳,人和入,土和士,刀和刁。复杂字形有:微和盈,赢和赢,辩和辨,崇和祟等。这些字只有细微的不同,一旦在文章中用错,便会导致歧义或令人费解。

二是同音字之误。用拼音输入法时容易出现这类错,只有通过认真辨析词义才能避免。例如,置疑和质疑,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无可置疑;质疑是指提出问题,如提出质疑。期间和其间,期间是指某一个时期,如抗战期间;其间是指某一段时间,意为在此期间。此外,还有启事和启示、反映和反应等,这些词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不可通用,要仔细分辨,正确使用。此外稿件中常见的错误还有“的”“地”“得”不分;有“黏土”应“黏”,而非彼“粘”;“好像”中“像”字用成了“象”字;“账”与“帐”也要分清等。另外还有搭配不当,比如,将“九州”错写成“九洲”,“州”是传说中大禹治水将中国分成“九州”,后来“九州”成了中国的别称,没有“九洲”之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九州”的词条。还有把“陷阱”错写成“陷井”,“参与”错写成“参予”,“爆料”错写成“暴料”,“直截了当”错写成“直接了当”等。

在对文章进行审读时,还应留意新闻事实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头衔、组织机构名称、时间、地点、数字、计量单位等成分的准确性,在遇到这些情况时要多打几个问号,勤查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进行核实,通过反复推敲以及利用强大的网络来校正勘误,避免差错。一般来说,审读常备的工具书基本包括第6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还有权威的地图册等。虽然现在网络的查询功能非常方便,但同时要注意网络上的答案往往是鱼龙混杂、正误参半,因此需要有敏锐的鉴别力,避免以讹传讹。总之,审读要勤学、善问、多思、多积累,才能尽可能实现零差错。

标点:准确使用见功夫

规范使用标点是审读的基本功。虽然标点不是文章的灵魂部分,但没有标点或错误使用标点,会使文章读起来费解,甚至还会产生歧义。会用、用好标点符号,不仅可以准确表达句子的意思,还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条理,更加有韵律。报刊作为公开的出版物,在语言文字的规范上要起到表率作用。这里指的规范主要是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以下简称《用法》),该标准已于1996年6月1日开始使用。虽然《用法》可能并不能完全能涵盖标点符号的全部用法,但完整、准确地理解《用法》是正确运用标点的基础。

在工作实践中,有几个容易出现的标点用法错误。例如,关于逗号和句号的使用。一种常见的错误是断句不当,该断句的地方不断,不该断句的地方却用句号截断。该用句号而不用,句子往往层次不清;不该用句号而用上,句子往往前后不连贯。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句号用得少,逗号用得太多,甚至整段内容一逗到底,致使句子过长,语意拖沓。

顿号和逗号在某些情况下较易混淆,其原因是它们都表示句内停顿。《用法》规定: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这就告诉我们,使用顿号要注意两点:一是用顿号点断的只能是词或者短语(词组);二是这些词或者短语只能是并列关系。其余的句内停顿,一般用逗号。

分号在使用中也比较容易出错。《用法》规定了分号使用的三种情形,一是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停顿;二是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三是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冒号表示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果不用引号,后面的话只能管到句号(或句号、感叹号)为止,中间如有较大的停顿,可用分号。

数字:灵活变通有章法

在审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数字使用的问题。1996年6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GB/T 15835—1995《出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一般情况下,审读都应该遵循(规定》来判断文章中的数字应用是否恰当准确。《规定)对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和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做了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到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重排古籍、出版文学书刊等,仍依照传统体例。

《规定》指出,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有两种主要情况: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

《规定》还要求,在某些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例如,一般、五朵金花、第四方面军、两栖动物、五笔字型等。使用汉字数字是没有争议的。但有些一般性语句,如“五种水果”,有时会因为考虑到局部统一的原则而使用阿拉伯数字。考虑到汉语的习惯用法,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个位数或两位数以内,序数词还是用汉字数字为好。比如,第一章、第一节,在会议等序号的排序中,如第二届、第三次等;在各种评比名次排序时,如第四名等多种情况,在这些例子中,用汉字数字排序显然要比用阿拉伯数字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和人们的用字习惯。

另外,还有几个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是百分数范围表示有误。例如,含量在10~30%之间。此例中“10~30%的表示方法是不正确的。该句想表达变率的范围是从10%到30%,而“10”和“10%”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数值,省略了“%”则使范围变成从10到30%,这显然不合文章的原意。同理,这款汽车的售价在8~10万元之间,应写成8万元~10万元。

二是年代、世纪表述缺乏完整性。有些作者在表述年代时习惯使用“80年代”和“97年”这样的表示法,其实,这是很不严谨的,应写为“20世纪80年代”和“1997年”。只用后两位来表示年份这是上个世纪的常见做法,然而在21世纪,特别是世纪之初,如果只用两位数来表示年份,很容易被理解为是一个时间长度,而不是年份,从而产生歧义。因此,在表达年份时,一定要用4位数,不能省略。

三是时间的表达。“北京时间上午7时0分8秒到下午3时9分,应表示为“07:00:08~15:09:00”。这里空缺的数字应以“0”补齐,在“时、分、秒”位置上空缺的情况下,也要用“00”补齐完整。

其他:仔细核查不可少

比如,报刊的见报/出刊日期、星期、编辑名字是否正确;接转版时,有无下转 XX版、上接XX版,接文是否正确,如果接文有标题,是否与上接XX版的标题一致;头版的总期号是否正确,有无报尾,如果增印张后,是否变成了两个报尾;组版员重新调文或改动后,稿件是否排完,有无未排完文的现象;图说与图片是否一致,有无张冠李戴的现象;主题、副题、图说、署名的字体、字号等是否与报社规定的字体、字号大小相符;栏花与稿件是否匹配,有无错用的现象等。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在审读工作中尤其要注意,不要因为这些小瑕疵影响了报刊的出版质量。

2018-09-19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917.htm 1 报刊审读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