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英国、德国等欧洲的发达国家,用了300多年时间才实现了80%的城市化率;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城镇化率只有17%,经过40年时间,已经接近60%,涉及5.2亿户籍城市人口,8.13亿常住城市人口。这是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日前在第三届“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上提及的一组数据。
在这么短的时间推进城镇化,怎样面对城市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李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鉴欧洲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有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在技术变革的支持下,充分通过市场来解决城市的低碳发展路径——这就是中国的共享经济模式。”
改变粗放型城市生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的发展过于粗放,而粗放造成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这是未来城市发展面对的挑战。”在李铁看来,互联网新商业模式的兴起,大大节省了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以市场化路径及时弥补了城市发展进程中无法解决的资源消耗问题。这其中,共享经济是最能够解决资源有效分配、降低碳排放的一种技术变革方式和市场推动方式。
“没有技术变革的时候,我们在城市的沿街会看到各种小商、小贩,城市的交通出行也很不方便,经常出现打出租车很难的情况,这也是城市粗放型发展的一个痼疾。现在出现了各种外卖APP、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等,通过共享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李铁说,互联网技术正在一点点转变中国粗放型城市生态。
李铁指出,中国巨大的城市人口数量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共享经济带来支撑。这是欧洲无法做到的。“共享经济是中国式的低碳绿色道路,是一种独特的创新。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出现,真正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李铁建议,未来在推进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两方面的共享,一是经验和技术路径的共享,二是市场的共享。
给新生事物更多包容
共享经济的出现,对城市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但正如硬币的两面,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铁也谈到了共享单车大量闲置、损坏造成城市资源浪费,以及网约车的安全问题等。
“问题很多,但不能因噎废食。”李铁认为,任何一种新兴事物既面临着可能的技术短板,同时也会出现突发性事件。但不能否认共享经济代表着新生事物,代表着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他表示,要用更大的包容留给新生事物更多解决问题的时间。“我们要鼓励、呼吁更宽容面对技术革命,这对整个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才是更好的支持。”
他进一步分析说:“如果把这种革命化的方式‘一棍子打死’,表面上影响的是共享经济的企业,实际会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不便。这会导致过去不完善或者已经被驱逐的‘劣币’,又会反过来驱逐‘良币’。”
共享经济需要靠技术革命来支持,也应通过技术革命解决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企业在快速扩张中没有经验教训,就没有把风险放在最高的位置上来考虑。这是我们亟须考虑的地方。需要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技术手段来完善经营方式,把风险程度降到最低。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李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