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任丽梅
日前,浙江省发改委在第四届浙江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现场发布2018浙江省健康产业“四个一批”发展载体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健康产业总产出为6483亿元、增加值达2597亿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10.31%和14.76%,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健康产业已成为浙江省支柱产业、成为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主体实力全国领先
据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浙江省发改委发布了全省首批健康产业“一批健康特色小镇、一批健康产业基地、一批健康重点企业、一批健康重点项目”(简称“四个一批”)重点培育清单,包括9个健康特色小镇、17个健康产业示范基地、60家健康产业重点企业、100个健康产业重点项目。为全面掌握健康产业“四个一批”载体培育建设情况,浙江省发改委联合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开展了“四个一批”的监测工作。
《报告》指出,2014年~2017年,浙江省的健康产业总产出由4958亿元增加到6483亿元,年均增长9.4%。健康产业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0.9:33.5:65.6,健康服务业总产出达4255亿元,占健康产业的总产值比重稳步提升。
目前,浙江省共有大健康上市企业79家,占全国总数的10.1%,居全国第三位。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台州六个市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200亿元,其中杭州、金华、台州三市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强劲的引擎。
浙江健康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模式业态创新涌现。建成了宁波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等一批在全国影响力比较大的网络医院,涌现出丁香园、微医等一批全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以及29个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国产大型医用设备推广中心,对全省的国产医药设备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个一批”成为发展主阵地
《报告》认为,“四个一批”载体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其中,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高质量推进,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在全省三个批次的106家创新类特色小镇中,9个健康小镇累计完成投资额243.49亿元,占总投资额46.7%。9个小镇的特色产业投资是74.6亿元,占比为79.8%。民间投资54.6亿元,占比46.9%。企业的软投入达到13.6亿元,而健康小镇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镇均软投入达到1.7亿元。
浙江省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去年17个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了总产值885.3亿元,亩均产值191.4万元,共集聚省级以上重点项目44个,吸引国千人才81人,省千人才90人,全年科研与试验经费占比达10.9%。
目前,浙江省已有兰溪、新昌等8个基地完成了建设。其中,生物医药类产业基地呈现良好势头,全省健康产业基地超过70%药品和健康食品类基地居多。莫干山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生物医药类产业基地,在年产值、亩均产值、科研与试验经费占比等指标方面,排名比较靠前。
重点企业引领产业增长
《报告》指出,目前,健康产业中的重点企业正在引领产业增长。此次纳入统计的重点企业中,非医疗类的49家,社会办医类10家。其中,49家非医疗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610.7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20亿元,增幅达到17.9%。税收的贡献由2016年的51.2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3.58亿元,增幅是24.1%。在49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上升的有38家,税收贡献上升的有34家,两项指标均上升的有30家。
2017年10家医疗类重点企业累计完成投资9.1亿元,建设床位规模达588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93人,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8个,国家级和省级基地个数5个,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26个。
另外,浙江省健康产业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在1003健康产业服务项目中,非医疗类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625.6亿元,截至去年底已完成总投资216.2亿元。从投资进度来看,投资金额过半的已经有39个,建设时间过半的有55个,分别占总数的50.7%和71.4%。从亩均效益来看,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应用项目亩均效益高达3306万元,排名前十位的主要是健康信息类、药品与健康食品类项目。在20个社会办医类项目预计总投资101.5亿元,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投资26.31亿元,完成率26%,其中不乏全程国际(MedicalMall)等医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相关项目。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加强对健康产业发展和“四个一批”载体建设的精准支持,浙江省发改委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产业平台能级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突破、健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康产业发展监测评价等5个方面工作,促进浙江健康产业发展。未来,浙江将打造1个~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健康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级健康大数据试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