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点

借力“一带一路”倡议 推动纺织业新发展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

□ 曹甲昌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合作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特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倡议既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5年来,“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超出预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7.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双向投资不断增长,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3.6亿美元,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发挥产业优势合作共赢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国家逐步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出口的新亮点。一方面,我国对沿线各国纺织服装的出口稳定增长。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纺织服装913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4%。纱线面料出口401亿美元,增幅超过20%。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逐步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和产业海外转移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南亚、中亚和中东欧各国从竞争走向合作,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逐步融合。2018年11月,我国即将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举在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为纺织服装行业从竞争走向合作搭建了新公共平台,为开放型全球产业合作注入中国市场的新动能。

作为全球的“成本洼地”,从长期来看,非洲具有较强的发展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埃塞俄比亚目前的工业园已达10余家,其中既有埃塞政府开发的阿瓦萨工业园和迪雷达瓦工业园等,也有中国内地企业投资的东方工业园、华坚工业园和中国台湾企业投资的乔治工业园。大型纺织业投资项目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江苏阳光纺织集团拟投资3.5亿美元,预计建设期1年,年产1000万米毛精纺面料、150万套西服。浙江米娜公司投资6400万美元在埃塞建立的印染项目已经正式投产,日加工量为加工染色面料20万米。企业“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发展,主要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外贸行业取得的积极的成果,行业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全球化资源配置与产业升级

当前纺织行业发展主要呈现几大趋势:一是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基地集群化的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外贸行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行业发展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内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二是资源配置全球化,为寻找全球价值链洼地,适应国际市场订单需求的转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阔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其模式主要有海外投资设厂、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开设分支机构实现产品展示与海外接单、加快海外仓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整个生产供应链中逐步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新姿态而呈现;三是内外贸发展一体化,伴随着国家供给侧与消费侧改革,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与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开始承接部分国内优质订单。四是生产制造智能化,纺织行业推进智能制造,要从产品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入手,重点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在行业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进程中,企业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新的价值体现。全球化布局,可以有效应对欧美等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突破产品“原产地”限制,避免遭遇反倾销或“特保”措施,享受特殊的贸易政策。

科学投资与软实力输出

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要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建设专业的工作团队,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在投资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备金充足,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对外资企业贷款审批较为严格,且利率较高,企业要筹备充足的资本避免短期内资金链断裂;二是稳定而专业的工作团队,企业要吸引一批懂海外市场的人才来共同策划、推进项目的实施,这些人才不光是外语、经济、金融和投资方面的,而且还应当了解当地的法律、政治、文化和风土人情,尤其是懂得管理的技能并在与投资国政府部门日常沟通和协调方面富有经验,另外非洲等国家工人的工作效率约是国内的40%,且培训周期较长,企业需要派驻一个稳定而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帮助海外工厂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可持续的接单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设计、技术、研发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增强可持续的接单能力,形成国内接单、海外加工的企业布局。同时,国内接单也可以有效规避投资国的外汇管制措施,利润留在国内,仅向海外工厂支付部分加工费。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输出的不仅仅是产品、设备及服务,还有技术、管理和文化,以及改革开放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开发区(含各类园区)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海外园区建设已成为帮助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标签。未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不断加强与投资国的相互融通,承担更多的国际和社会责任。中国政府在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强调,中国企业应该“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保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如何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如何把开拓新市场和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对所有的中国企业都是新课题和新挑战。

2018-09-05 曹甲昌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399.htm 1 借力“一带一路”倡议 推动纺织业新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