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研究起草相关指导意见,初步考虑通过强化六方面举措来推动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 本报记者 刘 政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就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肖渭明介绍了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会议。据记者了解,肖渭明从事西部大开发工作已有13年。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肖渭明把“我们西部”挂在嘴边,言语中充满了亲切与归属感。

高度重视西部开发

营造更具竞争力“软环境”

“上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对深入推进西部开发工作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我们作为从事西部大开发工作的人倍加信心满满。”肖渭明表示,“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战略回旋余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统筹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可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可以增强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可以支撑全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形势。把西部这盘棋走活了,西部地区经济升级了,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将更加扎实。”

据肖渭明介绍,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着力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营造更具竞争力的“软环境”,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以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活力,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释放西部的市场消费潜力。

二是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扩大内需更好地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各地实际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提升西部产业竞争力。聚焦“补短板”,抓紧推进一批西部急需、符合国家规划的交通和信息网络、生态环保、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能源通道等领域重大工程建设。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西部地区民生不断改善。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兜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底线。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使边远贫困地区享有更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高西部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

多元主体投资

缓解西部经济下行压力

肖渭明表示,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仍处于较高水平,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4%,高于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特别是西南地区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并已超过全国同期。新动能孕育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比较良好,工业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高技术制造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来讲,西部地区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依然是在合理的区间运行。

谈及西部地区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的问题,肖渭明对此直言不讳,“西部地区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投资有明显下滑。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投资继续下滑,确保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肖渭明表示,西部地区要从思想认识上把开放和扩内需放在重要位置,主动作为,向改革要红利,通过深化改革吸引多元主体投资。补短板,增后劲,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主动对标先进,破除各种壁垒,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踊跃到西部来投资。同时,引导市场主体注重技术研发、人力资本积累、管理创新、品牌培育等软性投资,将有效投资从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到更广范围。

交通基础设施仍是重点

十大高速铁路建设亟待推进

“现在,从西安到成都也就3小时左右,重庆、四川、陕西这三个在西部经济总量比较大的省份实现了建成3小时交通圈的良好愿望。进出新疆、出入西藏多通道的网络格局逐步完善。”肖渭明对此如数家珍,谈及目前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1万公里的2个“5万”成就,他语气中不乏自豪。

肖渭明表示,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的安排部署,将抓紧推进一批西部急需、符合国家规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与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重点工程,确保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确保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不减弱。

“交通基础设施依然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要加快形成以干线(高速)铁路公路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建设。西部与全国各地一样也进入了高铁时代。”肖渭明强调,“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推进十大高速铁路通道建设,贯通乌鲁木齐至连云港、昆明至上海、昆明至广州的3条高速铁路通道,建设呼和浩特至南宁、昆明至北京、包头银川至海口、银川至青岛、兰州西宁至广州、兰州至北京、重庆至厦门等7条高速铁路通道。

“昆明至上海、昆明至北京的高速铁路已经打通。”肖渭明告诉记者,“今年到明年我们要加快成贵高铁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渝昆高铁、西渝高铁等大通道。加快建设一批高速公路,拓展区域连接线,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支线机场建设。”

“目前,西部地区大多数的镇和绝大多数的乡都缺少污水处理,下一阶段,国家发改委将加大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他说。

强化六方面举措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今年以来,西部地区内部的发展也逐步呈现了多样化新特点,突出表现在西北地区的增速普遍低于西南地区的增速,资源依赖性强的地区经济增长普遍比产业转移早的地区要乏力。

对此,肖渭明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以西部大开发即将进入第三个10年为契机,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研究起草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初步考虑通过强化六方面举措来推动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一是在加强分类指导上强化举措。根据西部不同区域的特点研究细化区域政策单元,针对不同政策单元提出各有侧重的发展思路和更加符合实际的差异化政策措施。

二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强化举措。推动新资金、新项目、新举措进一步向西部地区的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向西部地区倾斜。

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强化举措。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军民融合的发展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机制,推动国家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试点在西部地区落地。

四是在扩大深度开放上强化举措。支持西部地区有效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口岸跨境运输通道、内陆骨干通道等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陆开放性经济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五是在促进创新驱动上强化举措。考虑探索通过负面清单和鼓励类目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产业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能源、资源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布局、升级改造和绿色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六是在建设美丽西部上强化举措。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扎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18-08-31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正牵头研究起草相关指导意见,初步考虑通过强化六方面举措来推动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3136.htm 1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