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翠霞
深沪两市股指8月27日放量中阳线展开多头攻击,突破20日线技术阻力为有利多头的积极信号。虽然此后两天未能延续之前强势走势震荡走高,但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十字星线震荡回撤未破8月5日、20日线强支撑,系突破上方缺口、60日线及3587点大周期下降趋势线前的回撤蓄势,也是月线收官的合理波动。
从沪指看,技术回撤未破8月5日、20日线强支撑,为小周期三浪结构完成后的技术调整。从回撤性质而言,只要不击穿短期三条均线强支撑,就意味着MACD指标底背离及金叉上攻信号给出的攻击浪级结构没有走完,后市还有脉冲攻击高点机会。
如果本次回撤后,给出突破上次2791点前高的攻击行情,就算不能一鼓作气有效突破缺口、60日线和3587点大周期下降压力线的共振点阻力,也意味着阶段性底部信号明确。9月份的做盘下影线,即使有利空因素冲击,也不一定会再破新低。
靴子落地
大周期拐点信号给出
之所以要警惕9月冲高回落的二次探底风险,系9月份两件大事需要高度关注。一是2000亿美元中美关税征收问题,如果继续推动关税征收,意味着贸易战升温预期加强,此为虽有递减效应但对投资者心理层面构成重大压力;二是美联储加息问题,从当前鹰派言论看加息概率90%,或将再度引发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担忧情绪,并形成对A股市场的较大冲击。此为反复提醒投资者不宜盲目追涨杀跌的关键,也是当前位置虽有多重利好政策组合拳推出,二级市场仍未出现逼空上涨突破大周期下降趋势线的关键因素。
市场的相反理论告诉我们,当股指大跌后,即使还有所谓的很多不好消息云集而来,但绝对的下跌已经提前或大部分消化了风险。笔者判断,2000亿美元关税征收和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就意味着深沪两市股指的大周期拐点信号给出,市场将在一片悲观和恐慌的氛围中完成大周期底部的构筑,并给出阶段性的转势信号。建议投资者大周期不悲观,小周期不追涨。耐心等利空消息兑现后的买点机会,锁定软件服务、芯片、云计算、大数据、基建、银行、军工等主线品种的投资机会,进行中长线策略的逢低布局操作。
政策维稳
主线要看科技成长股
消息面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明确,防范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创造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帮助市场主体主动化解风险。要通过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创造良好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另外,证监会积极推进股份回购、员工持股改革,努力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维稳资本市场,不断强化和推动扩大开放、引入资金“活水”的积极举措。上述举措,短期虽然不能马上逆转由于量能不足、国内国际扰动因素形成的做空压制,但中长期角度来说,是有利A股完成大周期底部构筑的。
最新数据显示,1月~7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利润增幅高于收入11.2个百分点,钢铁、有色、石油石化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23,055.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央企业187,918.9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国有企业135,136.6亿元,同比增长10.2%。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0,239.4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中央企业13,134.4亿元,同比增长21.3%;地方国有企业7105.0亿元,同比增长21.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1%,增速比1月~6月份放缓0.1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9个行业减少。从上述数据情况分析,2018年半年报总体符合预期,部分行业属于超预期增长。基于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不足50亿元的股票多达1883只,占比全市场达53.36%情况,笔者认为,经历连续三年多风险释放的资本市场,下跌空间极为有限。预期后市即使还有针对前低点的震荡和反复,做盘9月下影线,也不具备系统性杀跌风险条件了。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注重精准施策,疏通传导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降低融资成本,缩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周期。“互联网+”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围绕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增强“互联网+”支撑能力,着力打好核心技术、人才智力、网络信息设施“三个基础”。工信部数据显示,1月~7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保持稳中向好,业务收入增速加快提升,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1月~7月,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4,457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7月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4%,增速比6月提高2.5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加快增长,在线运营及平台类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势突出。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9,199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55.7%。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集成电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7.9%,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1%,光电子器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5.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7%、16.4%和14.8%,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4.0、3.7和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6%、21.0%和14.5%,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3D打印设备、生物基化学纤维、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通过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加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双创”升级版推动在进一步加强。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是众望所归。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2%。以深圳为例,今年上半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占GDP比重接近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7900件,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2万家。预期,年内还将出台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快5G移动通信、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布局。从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看,优化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政策环境将长周期改善并持续。预期二级市场相关科技创新板块资金关注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随着政策、资金、情绪、市场环境的改善,以新能源汽车、软件服务、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等代表的新兴产业,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趋势性行情机会。
综上,A股正运行在破而后立的构筑市场底阶段。笔者认为,在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以芯片、半导体、软件服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的主要驱动力。积极的政策利好组合拳有利改善投资者对后市的悲观预期,对应二级市场相关行业标的技术调整已达大周期重要低点价值中枢低位区域情况,预判利空释放完毕的9月份,是中期布局的左侧交易机会时点。建议二级市场投资者中长线策略跟踪和关注科技创新成长股,对软件、芯片、人工智能为首的行业龙头公司,给予超配的逢低买入操作。(作者系益学投资金融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