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锡权 吕 昂 魏 一
近日,首期规模达100亿元的浙江省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正式成立。这只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主导,联合中国诚通、国新国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5家单位组建的百亿级基金,目标发挥央企、地方国企、金融机构和民营资本的联动效应,通过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浙江国资国企改革。
这也正是市场思维活跃的浙江,面对国资国企改革的严峻考题时,敢于率先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十多年来,浙江努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探索符合浙江国企实际的改革模式,率先践行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线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路子。
浙江物产中大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大宗商品流通服务集成商之一,然而作为诞生伊始就处在“没有政策倾斜、没有垄断资源、没有准入门槛”的完全竞争领域,改革成了企业强烈的内生动力。
“一路走来,看着国有物资企业同行倒了一大批,我们深感国企追求基业长青必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浙江物产中大集团董事长王挺革说,“上市公司是股权多元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最佳形态,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未来发展最正确的方向,因此物产中大明确把整体上市、借力资本市场作为改革突破口。”
2014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国有资产证券化为抓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个月后,物产中大启动整体上市。2015年9月,顺利实现整体上市,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多数企业需要两三年的工作。“集团快速实现整体上市,充分体现出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效科学决策。”王挺革表示,整体上市的请示仅用2个休息日就获得省里批复,省政府1天完成总体方案12个环节的审批会签流程、2天出具批文,这种对国企改革的高效、通力支持,让物产中大创下国企混改上市的“浙江速度”。
整体上市后,物产中大运用资本红利有效实现国企保值增值,上市第一年底集团总市值达389.15亿元,国有市值从整体上市前的31.66亿元增值到212.20亿元。目前物产中大集团300余家成员企业中,2/3企业的国有股权低于51%,大部分成员企业由高管、经营骨干持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大激发活力。
最新出炉的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物产中大连续第八年跻身其列,排名较上年大幅提升78位,八年来一路从484位跃升至270位。该集团营收和利润也不断创下新高,在国内流通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排行榜首。
“事实证明,国有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也增强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创造有利条件。”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冯波声表示。
目前,浙江全省国资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共38家,市值规模约6500亿元,各类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超过70%,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53.3%,5年来提高31.2个百分点。物产中大整体上市、浙能电力国内首单“B股转A股”等案例,成为我国国企混改、资产证券化的经典案例。
通过混改,浙江省国有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截至2017年底,浙江全省共有各级国有企业8895户,在岗职工74.5万人,合计资产总额11.64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1.5万亿元,利润总额1197亿元,上交税费507亿元。其中省级国企资产总额5.22万亿元、营业收入9490亿元、利润总额897亿元,分别占全省44.8%、63.1%、74.4%。国有经济“轻量级选手”浙江不断释放大能量,与民营经济共同构成浙江经济发展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