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角

科学评价改革开放历史

□ 肖贵清

科学评价改革历史,必须旗帜鲜明地肯定改革成绩,充分重视改革开放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为全面深化改革、避免封闭僵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这一历史意义首先体现在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把党和人民从僵化思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科学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制度保障和价值引领。

改革开放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问题,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得到解决,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继续通过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党在改革开放时期制定的政策、创立的理论、取得的成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对改革开放前艰辛探索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加清楚地判定改革性质、明确改革方向。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两者关系。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有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13亿多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但要使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需要继续将改革推向深入。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充分关注人民日益广泛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改革开放事业越前进,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解决这些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改革方向错了也不行,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2018-08-2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946.htm 1 科学评价改革开放历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