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田新元报道 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大熊猫保护研究成果暨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大熊猫保护与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全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纳入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司长杨超介绍,我国大熊猫保护与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野外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不断上升;大熊猫科研及野化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果,野外引种成功产仔;全球大熊猫保护合作平台加快建成,大熊猫科研成果实现全球共享。
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体系不断完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总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野外调查显示,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受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到258万公顷,野外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
为了展示大熊猫文化魅力,8月23日~26日,“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活动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