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季平 兰 云
灵寿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的太行山脉,所辖15个乡镇279个行政村,35万人口,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90年被国家发改委定为重点扶贫帮扶县。
多年来,国家发改委高度关注和重视对灵寿的帮扶工作。特别是近两年,何立峰主任、林念修副主任亲自率队奔赴灵寿实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在先后派出的130多名进驻扶贫干部中,有的在县、局、乡镇挂职,有的直接担任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们牢记使命真扶贫、扑下身子干实事,与地方政府携手并肩,为摘掉灵寿县贫困帽子倾心尽力。2011年,灵寿县共有贫困人口10.2万人;2015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国家发改委鼎力帮扶,灵寿脱贫攻坚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全县贫困村由120个减少到89个、贫困人口由43,718人降低为6592人,贫困发生率由16.3%降至2.48%。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和考核标准,该县确定到2018年底退出贫困县行列,彻底摘掉贫困帽子。
抓党建凝心聚力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讲话提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特别是要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扶贫干部进驻扶贫点以后,事务千头万绪,重点抓什么?国家发改委扶贫团队在灵寿县始终把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帮扶重要抓手,在贫困村党支部引领下,同广大群众一起凝心聚力增收致富。2015年,唐继发被任命为该县贫困村马家庄村第一书记,他一到任就决定召开村党支部大会,在调研基础上,确定议题,提出对策。这次支部大会达成了几项重要决议,村党支部与清华大学生共同开展支部活动,让农村党员与学生党员互相学习;借鉴浙江省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经验,结合本村实际提出党员管理考核方案,引导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增收。
现任马家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干部夏凤阳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建这个关键环节,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组织保障。去年上任后,他和村党支部认真谋划,制定了以葡萄、西瓜种植为主,集冷藏、深加工、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发展思路,并带领党员干部到先进县乡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切实为村里打造一支团结务实、战斗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两委”班子。
记者在马家庄村委会广场上的党务公示栏中看到,里面张贴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按有手印的详细结果。据了解,这个村曾是有名的乱村,夏凤阳想借机进行治理,而要想理顺,首先得建立制度,而建制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村务公开透明,让全体村民进行监督。于是,他自费在村委会装上了公示宣传栏,此举受到全体村民的拥护。当天,有村民直接给夏凤阳打电话表示,党支部的这些公开办法好,支持党支部工作。南寨乡党委书记杨云山说,只有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才能真正凝聚民心。
为了更好地发挥贫困村党支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国家发改委扶贫团队帮助下,灵寿县大力倡导村“两委+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四位一体经营管理模式,提倡村“两委”干部通过章程到合作社任职,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政治优势,成立新型合作社,县里把财政投资的微小项目交由合作社实施,以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改善贫困村生活环境。而今,马家庄连接村民家门口的胡同路面已硬化,田间道路水泥路四通八达,出行非常方便。
为了给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行之有效的组织保障,灵寿县在各乡镇正式成立了农村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将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统一纳入到各乡镇农村青年人才库,经过政策理论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后,充实到村级党员、农村后备干部或创业创新实体中。目前,全县所有贫困村的“两委”班子组织健全、领导有力。比如,该县车谷砣村原本也是一个贫困村,自从2012年在外经商的陈春芳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修路、上项目、搞旅游,这个村很快退出贫困行列,陈春芳还光荣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项目持续增收
对于国家发改委接力帮扶以来灵寿县所发生的变化,县委书记宋存汉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发改委自1990年开始定点帮扶灵寿,已相继派出130多名干部进驻扶贫,目前仍有6名干部在县、乡、村挂职,他们凝心聚力地推动着灵寿的脱贫工作。2016年,帮助灵寿成功争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多年来,国家发改委领导十分重视和关注对灵寿的定点帮扶工作,共协调引进各类项目327个、总投资10.75亿元,为灵寿的社会事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两年,何立峰主任、林念修副主任等领导,先后带队赴灵寿专程开展脱贫攻坚调研,给我们指方向、理思路、定对策。
灵寿县发改局局长赵书刚说,国家发改委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为县里带来了好思路、好信息、好资源,他们已经把灵寿当作第二故乡,与灵寿县各级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挂职干部都是关键司处室优秀干部,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扎实工作,多次到乡镇、企业指导调研工作,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助力灵寿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仅2017年就引进各类项目43个,其中签订正式协议21个,正在洽谈的14个,特别是在新建材、新环保、新业态等项目的引进方面取得重大成效。
2017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帮扶对接,投融中国行科技金融扶贫论坛暨灵寿县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与多家企业签约,共引进资金120亿元,项目涉及仓储、物流、新能源、环保等领域,标志着灵寿县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为2018年底脱贫摘帽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今年5月末,灵寿县列入考核的主要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6亿元,同比增长9.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5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46.4%,增长速度超出预期。国家发改委扶贫团队帮扶的这些项目,不仅有力拉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贫困户持续增收、防止返贫提供了保障。
在灵寿县南寨乡,记者实地看到了多个扶贫项目,包括投资700多万元的果品深加工项目、投资150多万元的大型冷库项目、投资12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大棚项目、列入全国一村一品工程的改良型葡萄和西瓜项目、正在建设的300千伏光伏项目等。
南寨乡党委书记杨云山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南寨乡全乡203个贫困户都能从这些项目中受益:如,根据现有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每年可以从光伏电站项目受益3000元,从葡萄酒厂项目中受益1000元,从现代农业大棚中受益800元,从食用菌大棚项目中受益1000元,仅这几项每个贫困户每年即可稳定增收近6000元。如果再加之传统农业、务工收入等,稳定脱贫完全有保障。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马家庄村第一书记夏凤阳,看上去他比去年黑了不少,憨厚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在马家庄农场里,投资人马正建(本村青年)说,他今年种的冰激凌小西瓜在北京卖到了10元钱一斤,最感激的人是夏凤阳。去年开始,在夏书记的引导下,开始对23个瓜果蔬菜棚进行品种改良,目前蔬菜发展到10个品种,西瓜发展为6个品种,吸引来了采摘游客近千人。今年10个棚的西瓜,每棚的纯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
按夏凤阳的种植定位,一定得是有机、绿色、高端、精品,这样才有高收益和可持续性,并且要四季不间断,为此争取的100万元扶贫资金正在建温室大棚。据悉,农场的收益覆盖着全乡贫困户,除分红外,还解决了1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0户30人。
好作风温暖民心
平易近人、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是国家发改委扶贫团队一直以来在工作中展现出的良好作风,处处温暖着当地干部群众。灵寿县扶贫开发办主任梁风斌讲,不久前的一个周末,自己不经意间遇到了刚结束挂职副县长工作的于红同志,她住在县城的宾馆里,没有和政府任何一个部门打招呼。于红这次悄然来灵寿的目的,是为国际合作中心进一步帮扶来做调研的,掌握了真实信息,决策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南寨乡马家庄村前任第一书记唐继发,为了办事方便,经常骑着自行车往来于城、乡、村之间,所到每个部门跑办相关手续或者政策咨询,总是话语随和,非常谦恭。梁风斌说,不仅是继发同志,所来的每位干部都非常朴实,通过多年来与一批又一批的发改委干部共事交流,全县干部群众深有体会。
灵寿镇党委书记王江鹏告诉记者,近两年,国家发改委先后有4名干部到灵寿镇挂职工作。其间,他们的高度站位、先进理念、实干作风、科学方法,为全县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强劲动力。他们扑下身子,与基层干部并肩奋战,特别是在县城松阳河新区规划建设、湿地修复工程中,积极出谋划策,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打好县城建设翻身仗,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奠定了基础。
好作风还表现在为村民解决难题方面。夏凤阳,2017年任职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村里浇地的水井管道喷水开关坏了100多个,影响全村近千亩农田。村里没钱维修,他带着村党支部马书记多次跑国土局协调解决费用问题,通过这件事,村民感受到了国家扶贫干部为民服务的炙热情怀。
炙热情怀中更多的是责任。马家庄村贫困户马金山家,一家三口人没有劳动能力,还有一个小孩因病需长期治疗。夏凤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多方努力,将其家中有木工技术的一人安置到一家葡萄酒木桶加工厂工作。厂家就在本村,这一家庭每月有了5000多元收入,增强了这一贫困家庭克服困难的信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夏凤阳除了为全村经济发展谋划新项目、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外,把农产品卖出去是最紧迫的事情,他多次去北京、石家庄等地商超对接,争取了与北京家乐福、物美等大型超市的合作,全年直接帮助销售农产品近百吨,并与超市、学校等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按照中央定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专门制定下发了《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四方面16项具体任务,并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限,压紧压实定点扶贫工作任务和责任。同时,启动了消费扶贫工程,从灵寿实际来看,消费扶贫是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效方式。4月15日~17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副巡视员赵秀贤一行深入灵寿,先后到食用菌、优质葡萄、薄皮核桃、茶叶、红薯、栗蘑、乡村旅游等基地开展消费扶贫实地调研,并从创新特色农产品经营模式、畅通农产品流通与销售渠道等方面提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6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领导先后来灵寿县,开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活动,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对口扶贫工作体系,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建机制巩固成果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确保2018年底灵寿县按计划脱贫摘帽,在国家发改委扶贫团队帮助下,灵寿县委、县政府不断探索新机制,抓住关键环节,多措并举巩固扶贫成果,真正做到增收渠道多、保障机制广、脱贫不返贫。
产业增收全覆盖。产业扶贫作为灵寿县推进精准扶贫的主要依托方式和核心动力,将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200平方公里核桃产业带,发展食用菌680万平方米,板栗种植10万亩,中药材、红薯、谷子、茶叶等特色种植10万亩,规模化养殖场300多个、乡村旅游点31个,30兆瓦光伏电站和8个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在此基础上,2018年安排资金6.5亿元,建设产业项目208个,收益将覆盖全部贫困户,实现多种产业多重保障的增收;安排资金1036万元,发展了46个村集体收入项目,保证所有贫困村集体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以扶贫资金2145.93万元入股的3家龙头企业,收益将覆盖2220个贫困户,实现“脱贫不返贫”。
同时,把金融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投入政府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组建了注资1亿元的灵寿县惠灵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和担保增信,为扶贫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从根源上彻底做到“摘穷帽,拔穷根”。
织牢兜底保障网。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保障政策,不断强化兜底政策保障功能,今年开始,将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至4400元,实现“两线合一”。县财政出资147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办理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在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行第四重保障。目前已受理335人,赔付119人、26.88万元,有效降低了个人承担的住院医疗费用。
全面落实“先看病后付费”政策,解决了低收入群体高额住院押金问题,或突遇重大疾病者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截至5月底,共有2160人享受了此政策,医院垫付总费用856万元。
投入912万元,完成全县15所学校以及幼儿园建设;在安排资金800万元、全面实施460户危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对所有贫困户的危房进行普查鉴定,做到应改尽改;安排资金2100万元,实施贫困村居民饮水提升工程。
在加快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方面,今年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63个贫困村,安排资金4.09亿元,实施环境整治、道路水利等7类160个项目,目前基本完工,这些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对于已经确定的5个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去年完成3个村,剩余其他村正在扎实推进,将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
目前,灵寿县正按照扶贫新机制确定的目标,坚持以开展脱贫攻坚“擂台赛”为主要抓手,以国家脱贫攻坚考核反馈意见问题整改为主攻方向,层层传导压力,夯实主体责任,为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