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创意

产教融合 让非遗薪火相传

首创非遗与设计学院在京成立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探索非遗发展新路径、产教融合新思路、人才培养新方案的全国首家非遗类工程师学院——首创非遗与设计学院日前在京成立。学院将开展现代化、系统化的非遗职业教育,突破传统非遗传承零散、单一的藩篱,解决传统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缺乏创新等问题,让非遗职业教育与文创产业转化开发深度融合。

工程师学院是首都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是职业教育与知名企业深度产教融合的合作共同体。首创非遗与设计学院由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置业)与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丰台职成教集团)合作成立。

打造非遗传承产教平台

精美的满绣旗袍,端庄雅洁的京绣作品,巧夺天工的潮绣……在非遗作品静态展上,这些散发着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非遗是在能动的实践当中得以传承和发展,非遗保护的基本点是确保非遗的生命力。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带着一份情怀,希望寻找培育非遗传承人才的载体,能够让非遗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更好地传承,这是我们做这个专业时的初心。”丰台职成教集团校长赵爱芹介绍。

首创置业党委书记李晓斌表示,通过非遗与设计学院这个平台,首创置业将集聚优势资源,推动非遗传承方面的产教融合,打通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各业务模块,为非遗人才培养提供教育培训、创新创业、产品转化、营销投资等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赵爱芹说,开展非遗类职业教育,宗旨是培育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文化品牌,让人才在这里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学院建设将着眼两点,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二是对非遗创新的把握,实现创新性的发展。争取把首创非遗与设计学院建设成为文创领域产教融合的引领者、教育与培训服务的示范者、产业真正的服务者。

丰台区教委副主任郭俊山表示,校企强强联合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助于形成优秀文化和非遗传承的强大合力,有助于携手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以优秀的非遗项目为依托,展示我国非遗保护成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表示,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肩负起传承的重任。感谢首创集团担当起社会责任,共同传承非遗,帮助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希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吸引更多的教师、设计师、技艺大师到职业学校任教。

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负责人李跃表示,希望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形成产教融合的产业园区,搭建资源平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引入优质企业,形成集生产、教学、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业园区。

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

现代职业教育如何有效地缓解传承人断代问题,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如何与职业教育、现代设计实现对接,如何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如何通过教育培训和设计提升增强非遗传承项目的“自身造血”功能,这些都是非遗教育和培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新时代下,非遗传承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文物局专家、中国非遗保护协会职教专委会顾问姚飞认为,以前的传承就是师傅带徒弟,现在不仅仅是教他做,更要让他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的需求用设计手段连接起来。首创非遗与设计学院离社会近、离企业近,又是以现代教育方式,再加上设计,这三个点非常好,都是直接针对非遗断代的关键点。

北京设计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工大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刘洋表示,“中国的设计师应该非常自信,因为我们千变万化,骨子里都是中国文化。我们经常讨论什么是中国风格,我认为是真正科学合理地满足中国人当代的需要,又有中国传统精神的产品,就是中国风格。”

首创非遗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苏麟表示,未来,学院将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通过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将学院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非遗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最大的非遗产品研发转化基地,最终成为全国最大的传统文化体验基地。

学院将通过非遗设计师学历教育、非遗相关非学历教育、课题开发、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传承”的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模式。

2018-07-27 田新元 首创非遗与设计学院在京成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666.htm 1 产教融合 让非遗薪火相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