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栀子飘香的七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第97个生日。扬州市维扬实小北区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科教兴国”的战略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秉承“做中学”校训,以“五艺”课程为抓手,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核心素养,现将阶段性的教育成果作一汇总,以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
□ 本报记者 林爱民
□ 张锦妹
坐落于巍巍唐子城边、悠悠蜀冈之上的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以下简称:维扬实小北区校),因践行“做中学”理念和“1+5+x”特色课程而闻名苏北。近年来,学校在校长李文富的带领下,以“五艺”课程为标杆,以社团教学为名片,在青少年特色教育领域收获累累硕果,为科教兴国事业添砖加瓦。
“五艺”课程是标杆
“1+5+x”课程中“1”指依照教育部计划和国家课程标准,严格制订执行课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而“五艺”课程为植根于扬州传统“五艺”(工艺——扬州灯彩、布艺——布绒玩具、园艺——扬派盆景、厨艺——淮扬美食、农艺——农科技艺)以创新理念开设的特色校本课程。“5”同时兼有“五做”之意——做家政,做手艺,做运动,做礼仪,做公益,学校有扬州市独家“梦想工场”五间——传统手工艺、农艺、科技、布绒玩具、劳动与技术体验馆。“x”即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合唱、管风琴、篮球、足球、围棋、科幻画、国画、烹饪等48个幸福社团。
学校还特设“创客基地”,凭借临近五龙亭玩具城的独特地理优势,从玩具小样基础设计到加工销售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布艺社团辅导员还自行研发编写了《玩具总动员》这一校本课程。
社团教学为名片
经过数年独立办校的历练,如今的维扬实小北区校社会声誉日渐提高。提起她,同行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区内首屈一指的社团教学。
每周五下午二、三节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学生们打破班级依个人志趣走进各功能室选学个性化菜单课程。社团规模由2012年的18个发展到而今的48个,其中精品社团13个,队伍仍在逐年壮大。
2017年,该校机器人社团与翰墨丹青社团荣获“扬州市精品社团”桂冠。机器人社团由该校微机老师顾卫华担任,除规定的上课时间,她常常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地为选手们训练、热身。自2014年以来,每年参加全球、全国各级各类赛事,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翰墨丹青社团由学校美术教师张锦妹担任。数年来,她专注精进,勇于创新,每年都被学校评为“最美蒲公英教师”“科研创新领衔人”,勤于钻研,善于学习。她心中更有一片大爱,将个人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团学员,给学员们讲述画家故事,教给学员们水墨技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
特色课程结硕果
维扬实小北区校今日的成绩非一蹴而就,得益于平日点滴积累。
学校一贯倡导重视学生生活实践体验,在“做”中领悟事理。数学课不见了老师的“满堂灌”,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用三角板玩游戏,数学课还有个名字叫“数学实践”。语文被称为“生活语文”,英语课堂则上演“情景剧”,音乐课是乐队合奏,体育课是节奏与力量的融合,美术课是师生合作的万花筒,科学课是头脑风暴碰撞,劳技课是智慧的编织,思品课是话剧表演……所有学科都设计得别出心裁,老师成了“魔术师”“剧务”“导演”“演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再用实验结果来证实或推翻假设,思维上的“惰性”卸载了,“求新求异”的思维活跃了。
维扬实小北区校将科技创新作为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开展了系列科技教育活动。专设机器人课程、电子技师、科幻画、智力七巧板等课程,“小发明、奇思妙想、小实验、问题银行”的月赛也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以比赛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模式,“科技之星”层出不穷,荣誉也接踵而来。在刚刚落幕的环球自然日贝林书画赛中学校39个代表队全体获奖,有5名学生进入一等奖的前10名,暑期他们将代表江苏赛区参加在武汉举行的贝林全球总决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智力七巧板先进集体”“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集体”“江苏省电子技师认定先进集体”“江苏省英特尔求知计划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和称号,最令师生们引以为豪的是去年11月在世界教育机器人锦标赛(WER)大赛中斩获了团体一等奖,囊括四枚金牌。去年上学期,扬州市科技馆与学校洽谈,双方在资源整合、科普传播、科普宣传、馆校交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长期达成合作模式,共同谱写科普育人的新篇章。
花开盛世,笔走千年。维扬实小北区校师生们胸怀祖国、意气风发,放飞教育理想,这座年轻而有活力的学校正以她最美姿态与中国梦齐飞。
(本文配图由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