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仕春
深圳市人民政府日前对外发布第一批100个“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这标志着深圳“数字政府”建设取得系列阶段性新成果,政务服务再上新水平、迈上新台阶。
“不见面审批”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现代物流服务,重构审批业务规则,通过全程网上办理,实现申请人和审批窗口工作人员不需要见面就能审批办结的审批服务模式。体现的不仅是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竭诚服务企业的宗旨,也体现了政府自身建设、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真正做到最大程度方便市民和企业办事,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办事流程不断优化
深圳这次推出的100个“不见面审批”事项,是在近年来既有政务服务改革成果基础上,依托深圳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遵从“便利、规范、高效、共享”的理念,通过业务流程优化,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实现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申办、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签发电子证照、线下快递送达纸质证照等审批结果,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降低市民和企业办事成本,努力实现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腿。
构建集成化电子政务平台。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建设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通用的市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包含统一申报系统(网厅系统)、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版、一窗式综合受理系统、统一审批系统、市权责清单系统和“两个网页”等6个系统,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等功能。
全面推行“一网通办”。统一服务入口,将深圳网上办事大厅建成政务公开、行政许可、投资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信用等行政审批服务的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做到线下业务线上办,群众办事只需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即可全流程网办。
多渠道“不见面办事”。进一步完善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等服务渠道,开通“掌上办”“自助办”,不断提高全流程网上办理事项比率。
优化办事流程。以事项标准化为基础,加强标准业务建设,重塑业务流程,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次数。
强化物流快递服务。支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审批结果均能通过物流快递送达,实现网上支付与物流对账对接。
以上系列改革举措,为深圳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走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最前列提供了有力信息化支撑。
“秒批”“自助”显身手
深圳着眼市民和企业办事体验,集中在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保障、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建设等领域推出第一批100个“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尤其是小汽车摇号、网约车申请、无犯罪记录证明、保安员资格证核发、商事登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港澳通行证、应届毕业生接收、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服务、养老保险金领取等11类事项,均属于日常业务量大、市民期望快速办的高频服务事项。
推出“秒批”服务。对于流程相对简单的事项,实行不见面“秒批”服务,目前已在应届毕业生人才引进中实行。应届毕业生落户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系统自动审批,毕业后即可直接来深办理落户。
推出“自助”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自助服务终端、手机终端,通过自助办、网上办,实现“不见面审批”。深圳宝安区开发了全国首个全口径手机办事大厅“宝安通”APP,实现756个事项在线申报和材料上传,审批业务流程实现全流程电子监察,各办理环节责任清晰,审批业务“人过留迹、事过留痕”。
福田区与市政务办合作建设了可自助收取材料的自助服务平台,内容涵盖民政、卫生等民生服务事项,群众可选择就近自助服务,畅快办事,覆盖全区22个部门474项(占实体大厅办理业务的98%),以及34个市直部门1488项政务服务(占市直部门业务的92%),水电煤手机生活缴费等19项公共服务均可自助办理,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据悉,这次公布的第一批100个“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只是个开始,下半年深圳市将陆续发布“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围绕市民和企业办事堵点难点问题,继续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实现“零跑动、不见面”审批,让改革成果惠及面更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