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伟 阚文华
近年来,四川眉山市东坡区财政局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扶贫攻坚号召,深入研究、加强部署、强力推进,长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问题、找准导向、精准发力,制定财政扶贫攻坚计划和战略目标,协调推进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兑现承诺,让困难群众最大限度地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早日脱贫奔小康。
细化责任强举措
建立脱贫攻坚保障体系
为增强扶贫动力,拓宽扶贫渠道,按照因地施策的要求,东坡区财政局与相关部门研究细化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主体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到乡、到村,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实现精准使用、精准安排、精准管理,达到精确瞄准、精准实施、精准脱贫的目标。始终坚持督查督办和问责追究,建立动真碰硬的督查问责导向机制,把跟踪问效、严格问责工作常态化,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确保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范,真正发挥效益。为建立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健全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提高扶贫整体效果,区财政强调各乡镇、村、社都要建立健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及四项扶贫基金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和信息公开机制,落实区、乡(镇)、村三级公示制度,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透明程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手机信息,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宣传手册等途径,将扶贫政策、资金安排宣传到村、到组、到户。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建立健全举报受理、反馈机制。
建立“三位一体”
大扶贫格局
东坡区财政局与相关部门联合,根据扶贫攻坚战略计划,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全力保障脱贫攻坚投入。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2017年22个扶贫专项工作计划,做到了分行业、分项目的资金筹措保障平衡,衔接区级相关部门细化目标任务,重点项目重点扶持,特别项目特别扶持,做到项目与资金匹配,每个扶贫项目都有资金保障,确保预算总体平衡。
提升扶贫基金使用效益。根据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四项扶贫基金余额及资金投放、使用等情况,拓展筹集资金渠道,保持合理基金规模,确保持续发挥作用,区财政局指导相关部门严格规范基金申请、审批、发放、公开公示等基本管理程序,精准把握基金的用途和救助范围。
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2017年开展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把资产收益量化给贫困户,鼓励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贫困群众增收途径。同时支持贫困村盘活闲置的荒山、荒坡、滩涂等资源性资争,形成资本或股权,将收益量化给贫困户,拓展资产收益扶贫的实现方式。
生态扶贫
拔掉“穷根”
边远农村是东坡区扶贫攻坚的重点,但它们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为充分发挥和利用它们的优势条件,全区在扶贫道路上大力支持各村修桥筑路,推进乡村旅游,培育休闲农业观光等新业态,让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各种民宿体验,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对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彻底拔掉“穷根”;在全区实施卫生健康脱贫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病致贫返贫;制定符合实际、合法公平、可操作的危房改造措施,防止加重贫困户债务负担,因户施策。
扶贫资金精确
瞄准小康目标
为确保扶贫效果,眉山市东坡区区财政局通过工作调研,制定相关措施:一是制定财政扶贫攻坚政策,重点瞄准供给短板、公共服务欠账,对照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对策清单,准确测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资金需求,做到项目与规划、资金与项目的无缝对接,确保脱贫攻坚资金需求不留缺口。二是精准投放扶贫资金。明确拨到贫困户的专项扶贫资金额度不得低于年度到区专项扶贫资金总额的70%;对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资金、整村推进项目等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对涉及困难群众的个人补助,利用“一卡通”“一折通”等手段直接支付到个人。通过因地因人施策,实现了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