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 政
“门票价格上涨?”“景区‘景’非所值?”各地“圈地自萌”式的景区门票定价方式使游客在对各景区“价”与“质”的对比中,对形成科学规范的景区门票定价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为了进一步增强游客幸福感,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将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意见》提出,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要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要基本健全以景区正常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真金白银减出百姓“获得感”
“我认为,降低景区门票价格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份送给老百姓的大礼包。众所周知,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依托,景区门票价格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意见》的出台,将推动我国各地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偏高门票价格,对理顺国有景区功能定位、扩大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高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强告诉记者。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意见》主要有四方面特点:突出国有景区属性定位,确立公共资源的公益属性,明确国有景区必须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统一各有关方面、地方的认识;突出制度建设,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使门票价格制定和调整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门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部分景区特别是重点国有景区门票成本构成不合理、不规范,承担“额外负担”重的突出问题;突出狠抓落实,确定地方政府是完善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偏高门票价格的责任主体。
“《意见》尤其强调了景区的公益属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为全民共有,这是全民资源的一种回归。”刘强表示,国有景区的公益属性将改变门票经济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推动旅游经济的“去门票化”发展,进而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七大举措理顺票价机制
“要想在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上取得实效,我认为应该在分析景区门票市场运行机理和特征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刘强表示,票价改革应突出重点,从知名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的国有景区入手,重点降低5A级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以降低门票天花板价格的方式,推动其他景区票价跟降。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针对门票价格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见》,主要包括7方面措施。
合理界定门票定价成本构成。将门票定价成本严格限定在景区游客服务成本支出以及自然、文化遗产等资源保护支出上,逐步剥离门票承载的“额外负担”,推动国有景区形成合理门票价格。
创新价格管理方式。对不同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同时,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可采取价格上限管理方式,在不超过政府规定上限价格的前提下,景区经营管理者可自主确定具体价格水平,并提前3个月向社会公布。
严格履行政府定价程序。各地政府依法履行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并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或创新价格听证方式,广泛听取社会意见。
建立定期评估调整机制。门票价格制定后,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根据景区游客数量变化、运营成本变动、收支节余等情况以及社会各方面意见,及时调整门票价格。
加强景区收支监管。加强景区门票收入及其他各类收入、支出监管,保证景区收入主要用于景区运营所需合理支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国有景区运营状况、收支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价格信息透明度。
规范景区价格行为。景区应严格落实明码标价规定,在其网站、收费场所等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及游览服务内容,保障游客知情权、选择权。禁止捆绑销售、价外加价或强制代收其他任何费用。
加强景区门票价格监管。依法查处景区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景区价格失信惩戒机制,将景区扰乱价格秩序行为,作为景区及其主要负责人不良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久久为功绘就全域旅游蓝图
“门票收入不仅用于景区的建设维护,还要用于景区周围的道路、车站等公共基础设施;一些偏远的单一旅游景区将门票收入用于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开支;地方政府将景区经营权委托给企业,致使景区商业化严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兴斌指出造成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的种种原因,“随着我国行政权力下放,旅游景区实行属地管理,也使得地方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
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主要由各地负责落实。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工作取得实效,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对各地工作的督促指导。《意见》明确,地方政府对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承担主体责任;各地要建立工作协作机制,认真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科学测算制定降价方案;各地要加强督察问效,及时评估工作进展情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该负责人强调,《意见》明确,各地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偏高门票价格不得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敷衍搪塞;在降低门票价格同时,不得提高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
刘强指出,从摒弃过去命令式“一刀切”的做法,到通过建立健全主要补偿景区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成本并适当反映景区价值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真正规范政府和景区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降低门票价格不等于免除门票价格,成本消化需要过程,我们要理性长远地看待此次改革。”他说。
“杭州、衢州等多市免收景区门票产生的联动效应,极大推动了浙江省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王兴斌举例说道,“下一步,我国应积极推动国有景区管理理念转型升级。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引,使国有景区逐渐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朝着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长产业链的方向发展,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形成旅游业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不断扩大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