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炳坤 张惠慧
农用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开发的串列翼倾转旋翼、矢量多旋翼等无人机型在业内遥遥领先;进军无人机大数据领域,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飞控技术……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国内工业级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
然而,这家公司成立至今还不到3年,带领创业团队的是一位80后。
2015年12月,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硕博连读,并留所工作了4年多的苏文博毅然辞职,创办了无距科技。用他的话说,“无距”代表贴近客户需求,向前一步的“无矩”则代表发散思维,在技术创新中不循规蹈矩,并用“无惧”的心态坚定地克服困难。
创业之初,苏文博没有亦步亦趋地研制市场早已成熟的多旋翼无人机,而是笃定地将眼光投向了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他说,做成熟产品,赚快钱固然重要,但如果热衷于此,则可能因短期利益而失掉原始技术创新的动力。
抱着“做难事必有所得”的信念,苏文博带领20多人的创业团队挤在102平方米的写字间内,在1个人上厕所全体都要起立让路的状态下,一干就是4个月,成功开发出两款飞控产品——农业多旋翼无人机飞控和农用无人直升机飞控。值得一提的是,农用无人直升机飞控的诞生,打破了此前国内农用无人直升机飞控靠国外采购的窘迫状态,一上市就颇受整机企业青睐。
2016年10月,成立不到一年的无距科技以2.5亿元的估值,成功获得上海、北京公司的投资,完成了首轮千万级融资。公司搬迁扩容,但创业团队潜心研发的状态不变。目前公司已累计为200多款无人机提供飞行控制系统,修改了2200多个技术问题,提升了原始技术的高度,夯实了研发基础。
在研发飞控器同时,无距科技启动了开发新型飞行器的步伐。苏文博说,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同质化严重,那些不掌握关键技术,仅靠加工、集成的制造商正陷入市场的“红海”,自有核心技术才是未来竞争的“法宝”。
2017年7月,“无距”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研发成功,解决了普通机型难以远距离高速飞行且在空中倾转、悬停的痛点。5个月后,无距科技又研发出全国独有的矢量多旋翼无人机。这一新机型可快速启停,抗风性强,能耗低,大大扩宽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
创业以来,公司投入大、产出小,至今还没有盈利。有的同行在无人机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笑话无距搞这么多国内首创技术有啥用。苏文博坚信只有有了大量原始创新的积累与布局,创新型企业才会赢得未来。“就像我们解决的2200多个技术问题一样,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任何一个问题可能随时影响产品可靠性,也必将危及公司的可信度。”他说。
好在这些坚守开始收到回报。经过下游整机企业的适配、改型,今年将有大批农用无人直升机上市,无距的飞控产品年初就接到大笔订单。最近,多家大型基金找上门来洽谈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比上轮增长数倍,无距科技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