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网格警务”打造社会治理联动大格局

——浙江衢州市公安局衢江公安分局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实

衢江区方杨村网格警务站揭牌

民警到基层了解村情、企情、民情

□ 通讯员 徐 成 叶 浩

□ 本报记者 余云全

“枫桥经验”——一个50多年前在浙江大地上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地方经验,仍历久弥新、充满活力。

浙江始终把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从基层预防化解矛盾,到基层社会治理,时时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枫桥经验”与时俱进。

浙江衢州市公安局衢江分局一直致力基层基础建设这一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深刻领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始终坚持党建统领,通过前移警务工作平台,主动将警务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发展大局之中,进一步完善构建基层社会网格治理体系,充分挖掘社会化力量参与,创造性地开展“网格警务”建设这一社会综合治理和社会大联动新模式,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最基层延伸,实现“网格警务”全覆盖,全面实现社会治理工作网格化、社会化、标准化、智能化、高效化、长效化。

大党建统领

组织架构一个“由”

去年以来,衢江分局在全局推行网格警务工作,主动融入政府“四个平台”建设,通过构建网格警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大联动新模式,切实形成了“警力向网格延伸、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

“网格警务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创新,特别符合衢江辖区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农村地域特点。”衢江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余水陆介绍,“推进便民惠民,优化乡村治理,我们要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衢江区社会治理的组织架构可以形象地用汉字的“由”字来解释。字的三横代表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衢江区级层面的大联动综合指挥中心;第二层级是以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为主的“网格警务室”;第三层级为以村、社区为主的“网格警务站”。在全区设立1个大联动综合指挥中心,划分21个网格警务室、79个网格警务站,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结构的组织架构,并以每个网格警务站成员为一组,成立党支部,由网格警察任党小组长或副组长,实施“党小组建立在网格上、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上”的警务网格党建新举措。字两边的“丨”代表三个层级到边到角的全时空畅通信息传递,中间最长的“丨”代表的是党建,就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寓意。整个“网格警务”建设就是围绕“由”字型开展,在网格人员配备方面,指挥中心由政法委和公安机关“情指行中心”人员组成;网格警务室由乡镇、街道和派出所主要领导组成;网格警务室成员组成,按照“1+1+1+N”模式组建,即1名网格警察、1名网格警务指导员、1名协辅警、N名网格员;衢江公安正是通过力量统筹、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工作联动、信息互通这种有效的组织方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大数据引领

智慧联通一棵“树”

衢江区级层面的大联动智慧指挥中心就是这一棵“树”,这是一个集党政综合指挥中心平台、“区应急联动中心”、“110接处警平台”为一体的“三合一”浙西县级机关公安机关最先进的指挥作战中心,派出所和乡镇则建立作战室,同时为全区每位网格员配备一部装有“平安通”APP的手机,实现全区指令、线索、研判成果无缝隙下达传递,使网格员真正成为派出所民警的“眼睛”和“耳朵”,村情、企情、民情的信息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访维稳信息更加灵通有效,切实筑牢了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

而已建成的“雪亮工程”“312X”智慧警务工程、人脸识别抓拍就好比是“阳光、空气”,全区所有网格员就好比树的根系。民警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将科技和网格员人工采集的数据,会同“智慧城市”建设导入的电力、水务等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指导各项工作,为决策指挥、基层实战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大联动治理

条块内外一张“皮”

“唱好‘大合唱’,不演‘独角戏’。”衢江公安建立了“工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激励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激发网格员队伍的工作活力,化被动为主动,实现条块内外“一张皮”党员群众一条心。

强化顶层设计,对内制定了《衢江公安分局基层基础工作三年攻坚行动纲要》,通过三年持之以恒地抓基层基础,使“网格警务”工作更实、更细、更到位;汇编各警种、各部门基础要素采集范围和标准,列出基础信息采录项目清单,确保采集人员一看就懂、一目了然。对外出台《衢江区网格警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警务站建设标准、网格成员工作职责、工作机制、考评办法等五项标准细则。

为充分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从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入手,由区委政法委统一发文,将网格化管理经费列入各乡镇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以积分制量化考核与重大线索奖励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由辖区派出所和乡镇“四个平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考核组,以月检、季考、年评的形式对网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专职网格员工资、奖金、补贴,由乡镇街道统一发放,同时建立信息采集上报“以奖代补”制度来提高网格成员的参与度,兼职网格员的报酬均可通过信息采集上报“以奖代补”落实。

在业务提升机制建立方面,制定了公安层面网格成员教育培训年度计划,明确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邀请法院法官、公安“治安专家”及调解能手,面对面指导专业知识,通过培训交流,提升网格员依法依规、用理用情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以会代训”,由网格警长会同网格长每周组织本网格所有网格员及时召开碰头会,共商情报信息,交流沟通经验,讨论、协商解决困难和问题。

大融合推进

创新服务一条“龙”

衢江公安紧紧围绕社会治理工作社会化、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四化融合”,充分挖掘“网格警务”和“大联动中心”建设成果,实现传统基础信息采集与智慧警务深度研判的有机融合和优势叠加,全面延伸服务触角,达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全体民警满意的目标。

在服务党委、政府方面,他们依托分析研判平台,将公安内部数据、政府社会信息资源以及网格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融合,运用“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研判,进而产出精准的研判产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刀口向内”的自我革命,找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只要群众和企业到公安办理的事项涉及哪里,“最多跑一次”改革就要延伸到哪里,改革的效应就要体现到哪里。2017年全年在“网格约办”中累计为群众办理公安业务4500余件,为群众节省路费达5万余元、节省路程约10万公里,真正实现群众到公安机关办事“就近跑”“跑一次”,甚至“不用跑”,此经验做法被公安部工作简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简报刊发推广。

在服务基层实战方面,打通技术壁垒,实现与打防控系统数据无缝对接,通过对社会治安态势、警情等数据进行建模,实时掌握发案动态,自动定期分析、定期推送,科学指导辖区社会面的巡防工作,将警力投放到高发时段和区域,提高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高效的合成作战体系,运用“大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研判,突破人的体力、脑力局限,为基层所队在破本地盗窃、电信网络诈骗等涉及本地民生类案件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撑,其中2017年仅支撑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就有275起,破案率同比上升125.7%。

(本文配图由衢江公安分局提供)

2018-04-18 徐成 叶浩 余云全 ——浙江衢州市公安局衢江公安分局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4005.htm 1 “网格警务”打造社会治理联动大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