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制度创新铸就开放发展新引擎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周年观察

□ 本报记者 王 进 何子蕊

仲春时节,行走在有着“中国酒城”之称的四川泸州市街头,四处绿树成荫、美酒飘香,一幅幅“让世界爱上泸州”的标语牌,在“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的盛景下格外耀眼。位于龙马潭区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内,地处长江上游和川滇黔渝四省市接合部中心的泸州港,川流不息的船舶、频繁进出的集装箱车队、集智能信息化于一体的保税物流中心等,让“四川第一大港”的恢弘气势和飒爽英姿展露无遗……

日前,“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区)挂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消息称,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四川自贸区已实现奠基性高位开局:中央赋予四川的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启动,共形成200余个实践案例;自贸区所在的成都、泸州两市累计新增企业3.4万家,进出口额增长49.1%。

其中,面积为19.99平方公里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在“搭建平台、服务川南、协同开放、产业发展”等四个关键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自贸改革试验实现强势开局。2017年,片区所在地泸州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39.3亿元,增长5.8倍;全市实际到位外资8.4亿元,增长68%。

国际知名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毕马威和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独立评估报告显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年来,以平均每3天推出一项创新试验的惊人速度,形成创新成果120项,其中16项制度全国首创;片区运行总体综合评估值为86分,“政府管理和口岸贸易”等方面服务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首创引领 做优营商环境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着眼长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现有11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巨型“雁阵”中,川南临港片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在四川打造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国家赋予四川“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试验任务的重要承载区域,未来三至五年,川南临港片区将重点实施六大改革发展任务,共70个改革项目397项具体举措。

短短一年时间,仅占整个四川自贸区零头(四川自贸区总面积达119.99平方公里)的川南临港片区,为何能在自贸改革试验的时代进程中勇立潮头并迸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切,都是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结果。”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书记、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书记刘光明如是说。

据介绍,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年来,片区党委、政府以群众需求和满意度、获得感为导向,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创新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成立四川首家“中介超市”和商务秘书公司,与广州南沙、河南开封等19个地区建立商事登记异地直通互办网络等。先后建成行政审批“单一窗口”,集中办理行政许可371项,实现“二十四证合一”、161项“一章办结”、158项“只跑一次”、15项“一次都不用跑”,审批效率提高80%。

3月21日上午,在川南临港片区政务服务大厅内,刚办完公司注册登记的张先生面对记者显得有些激动:“以前,开办个公司来回要跑上好几趟,还要跑无数个部门,至少需要半个多月时间;而现在在自贸区办理,不到40分钟就一次性搞定了,这样的效率实在太高了!”

张先生的公司注册如此之快,源于川南临港片区创新建立的“企业注册开户办税1小时办结制”。据了解,该片区在全国首创的16项创新举措中,“企业注册开户办税1小时办结制”“出口退税预审快退”等多项制度和做法已走在全国前列,为当地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而随着片区营商环境的大幅提升,各类企业和投资纷至沓来。据统计,截至目前,该片区新增注册企业数达3612家、注册资本300.4亿元,新增注册企业数是原存量企业数的4.8倍。

重点突破 拓展平台功能

过去纳税人办税,涉及银行和税务部门往往可能会有四张卡——国税办税进行系统录入的便民办税卡、用于自助办税终端的自助办税卡、缴税的银行卡以及实名办税所需的身份证件。如果能用一张卡就能轻松办税该有多好!在川南临港片区的政务服务大厅里,记者就见到了这样的神奇之卡——“蜀信·银税卡”。

据大厅工作人员介绍,持有这种由泸州市龙马潭区多个部门通过“银税互动”合作机制创新推出的全国首张能办税的银行卡,纳税人只需在自助服务厅的“ARM自助办税终端机”上刷卡一秒钟,就可直接进行缴税、财税库银网上扣款以及纳税申报、认证和发票领取等服务。

“这张卡除具备24小时存取结算、刷卡消费、电子现金等标准银联卡功能外,还拓展到水费代扣代缴、自助设备购电、天然气缴费、医保代缴等业务,进一步便捷了纳税人生活,效率比以前至少可提升10倍以上。”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

截至目前,“蜀信·银税卡”已发行3534张,深受用户欢迎和认可,“一卡通自助办税模式”也已在全省多地复制推广。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蜀信·银税卡”能成为川南临港片区独创,得益于该片区聚焦制度创新而率先建立的银税互动协作平台。

与“蜀信·银税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片区纳税人带来极大便利和实惠的还有“启运港退税”。今年1月29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完善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通知》,正式将泸州港列入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港口名录。该政策实施后,泸州及周边的出口企业,与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出口企业一样,都享受同样的退税时效,至少比以前提前20天拿到退税款,大大缓解了出口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泸州市龙马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川南临港片区挂牌运行一年来,党工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先后申创了国家开放口岸、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以及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检验检疫综合试验区等十多个功能性平台,让片区内群众、经商办企业者等都享受到了自贸改革试验带来的制度红利。

去年11月入驻片区的“海蛎子”全球跨境电商体验馆就是其中的受益企业。体验馆副总经理杨婷说,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种功能平台的成功创建,相当于为泸州居民开通了海外生活用品“直通车”,在体验馆买东西相当于海外直购,比片区外的同样商品价格至少便宜10%~20%。有些商品,比如某国外品牌牙膏,外面超市的单价是58元,而在自贸区内的体验店,价格足足便宜了32元。开业3个多月来,体验馆已实现销售额近500万元。

多措并举 推进协同开放

2017年9月14日上午10时,随着一阵响亮的汽笛声响起,满载着264个标箱的“航旭801”船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扬帆起航,沿长江向上海驶去。

这是由川南临港片区的泸州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各家船舶公司,整合船舱资源,采取“定航线、定船期、定船名、定挂港、定价格”新模式,创新打造的“天天直航快班”。如今,已形成每日一班直发上海、沿途基本不挂靠的常态,原本需要15天~18天时间,现在只需要10天便可抵达。

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采取集装箱“拼单”模式、实现“舱位互换”而打造的“天天直航快班”,既避免了各家支线船舶公司自有装载出现亏损,同时也最大限度发挥了船舶运力,每艘货轮的装载率至少增加5%~10%,极大提升了货物的周转能力和运输效率。

片区还创新推出“江上申报,抵港验放”新模式,与“天天直航快班”等新模式一道,共同推动,打造出了一条长江水运上的绿色快速通道,有效降低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等物流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及时间成本,提升口岸通关效率达55%以上。

就在3个多月前,两个装载有3.15万美元的“泸州造”涤纶包在泸州通关,搭上“蓉欧班列”直达波兰,标志着泸州西向开放通道成功打通。

紧接着,川南临港片区“无中生有”推出了“平行进口汽车异地展示交易”模式,让普通消费者在龙马潭区也能享受和购买到平行进口车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与此同时,川南临港片区还与成都自贸区青白江片区共同创新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片区的铁水联运物流效率。

“这些事例,仅仅只是川南临港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强力推动协同开放的一个缩影。”泸州龙马潭区主要负责人感慨地说,“只有区域联动、协同开放,朋友多了,路才会更好走。”

据悉,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年来,以共建共享为依托,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协同开放空间持续拓宽。“蓉欧班列”西向开放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东向经济动脉已实现互联互通,以青白江铁路口岸和泸州水运口岸为结点、以两地“保B”为平台、横贯东西的开放通道已逐步形成。

服务川南,港口群合作持续推进,先后在内江、遵义、毕节、广元、绵阳等10个城市举办对接会;对到泸州港集装箱高速路车辆通行费进行补贴,内江玻璃纤维、自贡硬质合金、乐山草甘膦等均在泸州港进出。“零费用”通关、“保B”仓库“零租金”等已成为泸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建立泸州港青白江港务区等5个“无水港”,开通“泸蓉欧”快铁直达波兰罗兹,到成都等地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达11班/周,“泸蓉”两地物流一体化合作不断深化;与青白江、双流口岸合作,创新发展平行进口汽车异地监管展销、跨境直邮、保税备货等新贸易业态,引进平行进口汽车贸易企业4家,完成销售额超1亿元,实现2.8万件跨境电商邮包清关分拨。

建立“直航快班”和“外贸直航班轮”制度,打通“泸粤港”铁海联运南向通道等,与沿海沿边沿江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片区)建立多层级合作关系,协同开放合作地区目前已达30个……

工匠精神 打磨发展引擎

去年8月,与泸州本毫无瓜葛的李涛老板将自己投资数亿元的公司从深圳整体迁到了川南临港片区,并成立了四川威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开业至今,公司已获得多项国际专利,其生产的手机年产5000万部,已出口东南亚多个国家。

“让我们毅然做出如此重大决策的是,泸州高效的服务效率、国际范的开放创新理念和前景。”李涛说,“在深圳通关,至少需要半天;而在泸州,只需两个小时,这样的效率,我岂能无动于衷?!”川南临港片区在制度和政策创新以及产业配套方面的扶持力度,极大提升了泸州的区域竞争力。

“自贸区在泸州落地,对于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初创企业大多存在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泸州临港辉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咏梅看来,正是龙马潭区在金融创新方面主动作为,催生了川南临港片区的投资“洼地”效应。

泸州市龙马潭区区长、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主任靳地胜说,川南临港片区自挂牌运行以来,聚焦制度创新,培育新动能。76项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15项金融国际化创新举措等,充分激发了片区产业集群集聚活力,也为泸州的开放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统计数字显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年来,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出口商品集散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等成功开建;万达集团、中信集团等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和润粮油100万吨物流及深加工、海尔(泸州)虚实网服务园、中国物流泸州城市配送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片区累计新签约项目115个、协议金额619亿元。

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先后建成标准厂房共计136万平方米,引进手机整机和配套企业86户,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612亿元。

航运物流竞相突破。泸州航运物流交易所挂牌运行,新成立川江集装箱航运公司,与地中海航运、民生轮船等30多家国内外船公司合作,开通至台湾、釜山、大阪3条近洋航线。2017年,泸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万标箱,增长9.8%,占全省的59.1%。

港口贸易集聚发展。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入驻进口贸易企业14家,新增进出口贸易备案企业244家。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进出口货值2.02亿美元,增长5.6倍。

金融领域捷报频传。先后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27家,创新设立融资抵质押“单一窗口”,建立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完成郎酒集团2亿美元外资并购、泸州老窖4600万美元跨境融资。片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4.8亿元、同比增长20.7%,贷款余额229.2亿元、同比增长44.4%……

“毫无疑问,川南临港片区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川南临港片区的带头人,龙马潭区委书记刘光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刘光明说,党的十九大更加清晰地界定了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无比壮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没有什么比担负历史重任更让人激动,没有什么比开辟美好未来更值得期待。

川南临港片区将以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深耕好这块自贸改革“试验田”,在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动全域开放发展的大道上再携手、再出发、再攀登。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由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提供)

2018-04-10 王 进 何子蕊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周年观察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3078.htm 1 制度创新铸就开放发展新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