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树立一流标准 重塑竞争优势

天津开发区提出,率先探讨高质量发展标准,率先摸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 本报记者 党 军

□ 王 彦

记者近日从天津开发区2018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天津开发区201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89.6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418亿元。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新鲜水耗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天津开发区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历经34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30余年的发展,既盘活存量,又做大增量,更看重质量,率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探索与实践中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天津开发区将加快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重塑开发区竞争优势。“互联网革命”后,区域竞争优势不再主要由静态的资源禀赋决定,而更多地取决于动态的资源赋能。要借助“比特化”“数字化”进行资源整合,在提高效率和细化分工协作上打造新优势。要成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制定者。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天津开发区曾经是发展的标杆,现在更要率先探讨高质量发展标准,率先摸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制定者、趋势引领者。

着力推动互联网思维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黑洞效应”,将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两大能力,与开发区制造业雄厚基础完美结合,通过高度分工的产业体系提升效率,通过动态重组供应链提升弹性。

着力发展“源产业”。电子、汽车、大健康、装备、石化等主导行业都要有源头、有根基,不能只做产业转移的“中转站”,而要作高端行业的“始发站”和“终点站”。要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为一体的枢纽,而不能满足于一个个孤立的车间。

着力引领产业前沿趋势。开发区每个产业都要跟上瞬息万变的比特世界,代表方向,引领潮流,成为风向标。各类展会上吸引眼球的概念车、概念产品,要有源于“泰达制造”。

着力构建具有规模优势和良性多元的产业生态。发挥“热带雨林”效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拓宽产业形态的想象空间,通过业态的重新排列组合,创造新的业态形式,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实现产业生态多样性。力争有若干个产业集群做到全国领先,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游,占据一席之地。

充分利用于家堡、响螺湾、MSD、天河科技园等高端服务业载体,打造特色品牌楼宇,加速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大数据、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文化创意、服务外包行业的聚集,推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区优势,打造产业与金融高度融合、有机互促的发展高地。

推动自贸区、双创示范基地政策与开发区产业基础融合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行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打造智能经济,率先发展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无人机,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物流行业的聚集。

“2018年,天津开发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纲,全面落实天津市‘五个现代化天津’奋斗目标和滨海新区‘三六一’工作思路,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聚焦十项重点工作,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树立一流标准、打造一流园区、创造一流业绩,深化改革不停步,重整行装再出发。”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8-04-04 党军 王彦 天津开发区提出,率先探讨高质量发展标准,率先摸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2953.htm 1 树立一流标准 重塑竞争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