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道振
“在1000多户的百仕达三期小区,党员贴近群众,带头服务,声誉高,甚至群众‘崇拜’共产党员。”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东晓社区百仕达三期老年协会会长老共产党员刘静华自豪地说。
东晓街道党工委下属党组织78个,其中,社区党委8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67个(含两新党支部10个、商务楼宇联合支部1个、同乡村支部1个、股份公司党支部5个),党员1440名。东晓街道党工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创新党建为中心工作服务内容,发挥党建龙头作用,推动了党建有质量的提升。
围绕中心工作
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16年12月20日,被业界专家称为“中国棚改第一难”的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全面签约和房屋拆除。东晓街道是罗湖区棚改面积最大、涉改房屋最多、涉及当事人最多的街道,拆迁面积达57.7万平方米、房屋611栋、当事人4408户,涉及居民4.9万人,占整个棚改总量的52.6%。成为街道“一号民生工程”以及街区治理的最大任务。
街道党工委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群众满意第一”,创新党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短短四个多月时间,完成棚改签约率99.45%、房屋拆除达93.7%,4.9万人平稳搬离,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棚改速度”和“棚改奇迹”,塑造了崭新的“罗湖棚改精神”。
“像水一样前进,像水一般的柔情,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提前完成木棉岭片区240户三个100%的目标任务、荣获罗湖区棚户区改造全面签约启动阶段先进个人、网格荣获“先锋团队”的网格长张学东说,“棚改不同于与城市更新,政策、签约主体也不一样,千头万绪,有的问题还相当棘手。工作中,我们用理脉顺气、舒心暖情的方法,化解一些矛盾的‘堰塞湖’,为群众所急所想提供援助。”他是位老党员,棚改期间,嗓子一直是嘶哑的。所负责的网格8名成员,其中3名党员。他针对工作人员大多是新手,缺乏实战经验的实际,创造了信任法、分步法、提问法、算账法、温暖法等24工作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017年1月21日,农历小年,17网格副组长王天苏计划带高龄怀孕的老婆到医院检查,本想做到两不误,没想到谈判谈近5小时,让怀孕老婆在马山社区办公室等了半天。
“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嘉睿率先垂范,既担任片区的总指挥又担任2网格的网格长,在整个棚改期间,总是最早到棚户区调研、查看居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开展签约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阻力和困难,现场并协调解决,还经常入户串巷,为当事人宣讲棚改政策,经常一直工作到深夜。”一位熟悉棚改的当事人介绍道。
木棉岭社区党委书记陈志平说,棚改中,党员干部都是“5+2”“白+黑”,涌现许多感人事迹。抽调干部谢朝勒,连他母亲病逝都没赶上看一眼;街道妇联主席叶迅丽父亲病逝,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街道文体站站长李晓芬怀孕半年了还坚持棚改第一线;街道党工委委员兼发展更新部部长夏育涛上初中的女儿打电话说,好长时间没有见上面了,想一起吃顿饭……
党员教育管理
常态化精准化量压把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东晓街道针对社区党员和非公组织党员教育管理长期存在的宽、松、软、散等问题,在全市率先成立街道“党员教育学校”。健全制度机制,规范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员教育的推动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
“欲事立,须是心立。”突出党性培养,增强党员教育的穿透力。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通过集中轮训强化党性教育。抓支部建设规范化,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档案,把每个月的第二周固定为各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时间,要求组织生活必须做到党旗挂上墙、党徽戴上胸,强化党员意识。坚持每年开展社区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组织党工委委员、党代表、居民代表对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实效进行民主评议,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创新方式载体,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把实行“一党员一档案一活动一服务”的社区党员精准化、个性化管理服务机制作为街道书记项目,把每名社区党员的爱好专长、参与社区服务意愿、参与文体活动诉求等信息建立电子档案,以微信、网络等方式主动向党员推送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和组织活动菜单,党员自主选择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和内容,同时每名党员每年认领一个党建项目、参与一项社区服务。目前已为1440名党员建立了电子档案。
2017年开展集中学习81场次,领导干部讲学38场次,组织42名党支部书记参加区委党校组织的四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辖区党员登陆广东省党员教育网参加“学省党代会精神,精心组织党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组织1512人次参加专题培训,发放学习书籍7000余册,党员网上参考率100%,平均分达99分以上。
党组织组建
街道处处党旗飘扬
东晓街道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立足本地实际,改革创新,坚持“组织围绕产业转,支部围绕项目建”的工作思路,根据生产经营模式和党员队伍情况的不同,探索党组织组建模式,扩大新兴领域党组织的覆盖面。
一是“派”模式。在餐饮零售商户众多、转来组织关系的党员较少的福安购物广场,通过选派社区党建组织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先把流动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发动130多家商户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把党的旗帜树起来。
二是“挂”模式。对于刚开园、即将陆续迎来上万名高层次人才入驻的“智慧城市产业园”,先依托业主国有企业组建园区党组织,由街道处级领导挂任党组织负责人,与入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接,同步开展员工党员信息登记和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确保企业入住与党的组织覆盖无缝衔接。
三是“聚”模式。在已有200多家的互联网+珠宝企业入驻的富基PARK国际商业大厦,借助物业开发主体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力量,把分散在各企业的党员聚集起来,成立了大厦联合党支部,在“竖起来的园区”实现党的组织覆盖。
统筹协调
实现街道党工委功能升级
在推进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工作中,街道党工委依托棚改片区指挥部成立的临时党委,每天召开棚改临时党委工作例会,以扁平化、项目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分工落实棚改任务,进一步整合辖区市监、公安、消防、执法、安监、住建、承接主体企业等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力量,实行大兵团作战。如,市属国企布吉农批公司党总支组织党员逐户做好商户搬迁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就平稳地将公司所有的一栋棚户区内生意最旺的肉菜市场全部清空交楼,并第一批拆除;湖北洪湖流动党员党支部为需要集中聚居的的士司机老乡提供房源信息,并组织义务搬家队帮助老乡组团搬家;“两新”组织洁利星党支部书记不仅动员业主党员签约、租户党员搬离,还自掏腰包为租户垫付清租费。
在社区综合治理上,东晓街道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推动实现党建工作与商圈繁荣互促共赢。
辖区兰花社区布吉农批市场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固定商铺2000多个,吸引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3000多经销商在此经营,是深圳的“老菜篮子”。但市场基础设施老化落后、功能残旧滞后,每日产生果蔬垃圾25吨以上,存在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安全等隐患。
兰花社区党委书记廖小萍表示,在街道的统筹协调安排下,按照“属地为主,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街道、社区两级党委迅速召开布吉农批市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党建联席会议,并邀请罗湖市监东晓所、华富市政、布吉农批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班子到会共商共议,交流和沟通,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党建联席会议制度》。
制定3个月“三步走”计划,集中强化整治,重点解决布吉农批市场在经营管理、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路面秩序等方面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全面改善农贸市场现状。
新年伊始,阳春三月。东晓街道轰轰烈烈开展布吉农批市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丰湖水果批发市场,由于长期疏于管理,造成地面积成污泥,街道组织应急保洁力量,每天定期开展整治,水泥路面慢慢浮现出来。
东晓街道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破解了长期困扰东晓街道发展的难题,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彰显东晓街道创新党建特色,走出了一条街区基层党建新路,在全市屡获赞誉。
(本文图片由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