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两会报道

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注重地方实际

——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

□ 本报记者 李凌晨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和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明确了路径和方向。他认为,结合实际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制订问题,李正国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规划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趋势变化。各地须先把地方各方面情况调查清楚,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制订规划过程中,要借鉴城镇化发展经验,严格遵循人口迁徙带来的城镇化趋势变化这一客观规律。把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尤其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与城镇化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做到城乡融合、城乡一体。

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要尽量避免把重大工业项目布局到乡村。工业项目都有比较严格的环保要求,如果在乡村布局重大产业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将大大增加环保成本。在广大乡村应主要布局以种、养殖业,旅游业,以及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等。

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要特别注意避免在偏远农村的空壳村布局村民聚居点。政府对农村的萧条和空壳化,因顺势而为,因情而定,在偏远农村的空壳村布局村民聚居点的问题上应慎重决策。因为一旦布局聚居点,就必须解决一系列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资源配置问题,且很极容易产生循环性巨大投入,若干年后仍有可能是空壳村。

李正国建议,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对不同村落区别对待。对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只是由于交通的不便或者与城镇生活差距较大而成为空壳村,政府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发展以教育为主的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鼓励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经营规模,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之路,使土地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以变空为宝,发展乡村旅游业等。

对于放弃布局聚居点的村落,政府也不能不管不问,而是要更加下大力气继续为留守家庭的老人和儿童提供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兜底保障,使他们也能较好地生活;对于有搬迁愿望的村民,政府应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引导帮助青壮年到城镇就业,使他们逐步在城镇居住下来。与此同时,对放弃布局的村落,可以作为退耕还林地保护,恢复山林生态。这样既可以减少大量的公益设施投入,大大减少其维护、运行、管理成本,又保住了绿水青山,留住了金山银山。

2018-03-15 李凌晨 ——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20419.htm 1 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注重地方实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