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泽勇
四川自贸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区片区,自2017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已形成26项重大改革试验成果。其中多式联运“一单制”荣获全国十大改革案例。2017年,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开行1012列,居全国中欧班列第一。
阳春三月,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成都市青白江区铁路口岸车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
自去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四川自贸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启动136项改革试验任务,形成铁路运输领域首张信用证、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32证合一”等32项改革试验成果。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中欧班列集拼集运等一批特色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
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13个国家级试点和28个省市级试点项目成功获批。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明确提出,成都国际铁路港要“加快建设蓉欧枢纽”。当前,青白江正紧紧围绕“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全新定位,大力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正快马加鞭,擘画新蓝图,开辟新的时代航程。
聚焦全球视野
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交汇点,青白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全球化的视野定下了更高能级的坐标——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进军。
为此,作为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始发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的青白江亟须抢抓机遇,占领对外开放高地。紧紧围绕成都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青白江区确立了建设“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发展定位,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白江区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地区第一个工业区。2013年4月26日, 随着从成都青白江始发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架起快捷畅通的亚欧大陆桥。四川,一跃成为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也让青白江迎来了新一轮黄金机遇期。
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为四川自贸区之一,4月1日,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政务服务大厅正式投运。在过去的一年中,蓉欧快铁国际班列运行突破1000列,货值46亿美元、增长254%,位居全国中欧班列第一。
为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分享“一带一路”倡议红利。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国际端实现北至俄罗斯、南至土耳其、中至波兰的三线并行格局,涵盖14个欧洲主要节点城市;打通了至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南向通道,构建了覆盖全球的海铁多式联运网络。国内端开通至13个枢纽节点城市的“蓉欧+”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和揽货集散能力显著增强,正着力打造通达全球、陆海联动、产业聚集的内陆商贸物流枢纽。
此外,一些国内外大型企业及产业园区相继落地青白江,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目前,青白江正以新时代新思想为引领,高水平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国别合作园区、“一带一路”交往中心、欧洲城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奋力打造国际物流集散、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内陆泛欧泛亚开放的新高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快!服务水平高,程序简洁明快。”这是家住青白江的黄先生3月9日在自贸区服务中心办理证照的切身感受。黄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一天前中报的资料,今天就能领到证照,领证的时间十分钟就搞定了。”
这是青白江自贸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的有力证明。去年5月5日,成都国际铁路港单一窗口正式运行,包括贸易服务单一窗口服务和行政审批单一窗口服务,设置了商事登记、税务服务、投资建设三大类,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同时,青白江自贸区积极优化线上线下的服务管理,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去年9月28日,随着青白江区颁发首张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了“人在家中坐,照从网上来”的便民举措。
青白江铁路港片区负责人说,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将“面对面”变为“键对键”,减少了窗口排队等候的麻烦和纸质资料准备的繁琐,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进一步为企业提供便利。
3月6日,青白江又推出一大改革亮点。只需企业的一纸“承诺书”,就可以代替节能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14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这是青白江区在原有重点项目“四三”工作模式基础上,在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青白江区各产业园区范围内,探索推行产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
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服务前置、审批后置、技术先行”理念,企业以书面形式作出信用承诺,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审批条件,办理审批手续。行政机关则将行政审批事项后置,强化监管。
据悉,改革试点推进以来,该区已有海岸电器、维珍金属、弘业环保等14个项目正按投资项目承诺制开展实施,其中大和计量二期兆路塑胶生产项目等多个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有力促进了重点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投产。
此外,全国首创的专门服务于自贸区建设的“成都·青白江(自贸区)标准服务网”已正式上线。目前,该服务网已可提供456个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发布的题录检索100.35万条等五大方面的标准查询服务,能有效地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信息化标准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深化放管服,就是要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服务自贸区建设;就是要将“自由”进行到底,贸易才能形成更好的市场活力。
着力改革创新
为自贸区发展提质增效
唯改革者进,为创新者强。这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近一年来,多项改革试点已取得成功。尤其是创新推进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为自贸区发展起到提质增效“加速度”。
2017年4月5日,随着中国(四川)自贸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成立,成都铁路口岸迎来最大规模整车进口:宝马中国78台中规车抵运铁路口岸。该批进口车在德国纽伦堡装车起运,抵达成都仅历时12天,并将在3天~5天内完成清关及上线检测。
青白江自贸区片区相关负责人说,如此快的速度,这得力于创新推进的多式联运“一单制”。何为多式联运“一单制”呢?该负责人说,就是由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港公司)通过多式联运提单链接中欧班列运单和前后端的收货和送达环节,为客户异地成功组织货物,再通过中欧班列运抵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公铁联运”,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模式。客户不用多方联系或接洽承运商,有效提高外贸交易便利性。
据悉,多式联运“一单制”有效解决了中欧班列在实现铁路运输单据物权上的关键难题。此外,在“一单到底”的基础上,陆港公司依靠自身物流资源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联合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提单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引入开证公司为客户提供敞口部分资金并实现提单议付,敞口资金可达到90%。此外,陆续尝试银保联合、银担联合等依托提单为质押的多种融资解决方案,通过提单解决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自贸区平行进口车等重点进出口贸易发展。
截至2017年12月中旬,已有20余家国内外贸易商加入试点,陆港公司成功签发货值约1.1亿元的多式联运提单。
青白江自贸区片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将继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多方协同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各方和银行、金融业对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广泛认同,并积极争取推动内陆提单在国际物流与贸易规则方面的突破。
开放不断升级
加速成为企业投资热土
青白江,虽是一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但近年来因为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和自贸区建设而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企业投资热土。
依托独特的自贸区港口优势,青白江确立“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的发展战略,提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总体空间布局,即瞄准“国际领先、亚洲一流、国内第一”目标,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欧洲产业城、智慧产业城、凤凰新城和城厢天府文化古镇、蓉欧国际物流小镇、七星岛国际会议度假小镇、福洪亚欧特色农产品小镇、人和国际康养运动小镇、弥牟文化旅游小镇。
3月10日,计划总投资7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欧洲城(蓉欧之心)概念规划也顺利完成。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被列为成都11个重大工程之一,以国际铁路物流枢纽为核心,打造集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亚欧文化交流中心、临港贸易综合基地、跨境电商总部基地、汽车商贸服务基地等功能于一体,将重点发展跨境商品集散、进口商品折扣、平行汽车进口、欧亚文化生活体验、全球美食品鉴等。
据介绍,作为青白江老工业基地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发展典范的积微物联公司,在3年时间就增长到了百亿元,今年目标定到了150亿元~200亿元,已成为潜在的“独角兽”企业。
如今的青白江已建设成为“内陆亚欧门户”,正以自贸区国际铁路港为“吸盘”,迅速吸引了电商物流、新材料、智能装备、旅游等产业聚集,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