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建东 王绪阔
作为创新高地,创新让安徽合肥成为一座魅力之城,而合肥市的经济增长也离不开创新。通过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合肥的创新“名片”越积越多: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上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揭牌,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尤其是去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让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此后,北京也加入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队列。由此合肥与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一起,站在中国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已经成为合肥发展最大的特点、最靓丽的名片、闪亮的金字招牌,合肥的创新发展也迎来了黄金历史机遇期。
凌云表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建设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中心不仅将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创新驱动的先行区。在信息领域,主要是量子科技和量子信息。目前合肥正在推进量子创新研究院建设,希望能成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发挥好量子通信基础研究领域的作用,成为全球领跑者。
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凌云说,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的科大高新园区,力争在今年能开工建设。希望通过科大高新园区建设,进一步集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支撑量子创新研究院的建设发展。
2018年1月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落户合肥。这个重大的科研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获批,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加了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凌云介绍说,目前合肥拥有三大区域,助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是以中国科大高新园区和量子创新研究院为核心的区域;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岛为核心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三是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实验区。并吸引全国众多名校开展深度合作,比如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公共安全研究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机器人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立北航合肥科学城。最近也正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建立中德中心,和天津大学合作建立天津大学合肥研究院。目前合肥正成为一个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