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现代城市

五千年乡愁 留下来更要活起来

□ 江山舞

1月26日,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遗产。这是杭州继西湖、大运河杭州段之后申报的第三处世界遗产,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良渚文化与殷墟文化、河姆渡文化一样,承载着悠久的文明,是见证城市变迁的“历史年轮”,是彰显城市个性的“遗传密码”,是树立城市自信的“金色名片”,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有的城市盲目追求城市物质环境的现代化,抹杀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甚至把文化遗产视为发展的“包袱”和负担,一拆了之,造成“千城一面”和文化“同质化”,让人迷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新时代,每一座城市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使城市的历史古韵与时代新风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城市要让人记得住乡愁,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理念。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有机更新”的理念和“保老城、建新城”的思路,对各类文化遗产应保尽保,形成“点—线—面—城”多层次、全方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护好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文化的可识别性,展示城市变迁的“历史链条”,增加城市发展的文化厚度。

城市要让生活更美好,要积极保护、合理利用文化遗产。静态、封闭的保护既不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也不是科学的保护方法。近年来,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城市景观的建议书》,还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维护与管理历史城镇与城区的瓦莱塔原则》,都倡导基于城市“活态的发展”,探索今世后代的需要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可持续平衡。

破解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创新发展。传承不等于“僵化固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与现代和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才能激活其生命力,不断铸就文化进步新辉煌。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科技应用的日新月异,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也将进一步释放新活力,拓展转化模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需要。

历史文化遗产记录着城市各个时代的生活和精神要素,保存着城市的生命信息。只有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守望城市历史年轮,存续城市“遗传密码”,才能留下城市“DNA”,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让城市因“历史记忆”而厚重,因“地域特色”而美丽,因“民族特点”而永恒。

2018-03-08 江山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9462.htm 1 五千年乡愁 留下来更要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