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赟报道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城镇化解决农业“三高”问题,并提出“三农”补贴的方向应往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方向调整。
周汉民表示,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出现了“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三高”怪象。同时,农业对我国GDP的贡献已不足10%,但农业从业人数占比却远不止10%。为了稳定农民收入,政府不得不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造成了很大的财政负担,形成了“补贴—库存增加—继续补贴”的恶性循环。
周汉民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和我国粮食竞争力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持续推进城镇化,逐步取消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一是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覆盖常住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二是“三农”补贴应往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方向调整。三是要形成大力推进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识。
“建议逐步减少农产品的价格补贴,转而对放弃小规模土地经营权的农民进行补贴。同时,城市的政府部门要认识到,排斥低技能劳动力进城就业和安居的做法,直接抬高了城市消费型服务业的价格,又间接地通过削弱农业规模经营,抬高了农产品价格,增加了对于‘三农’补贴的财政压力。这种现状既降低了社会总福利,也增加了城市反哺农村的负担。”周汉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