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庆国 文/图
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提到这些名扬四海的古典园林,无论你是否到过苏州,相信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亭台楼阁的美妙印象。这就是江南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其“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造园手法,深深地烙刻在中国人审美的历史记忆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据说在全盛时期,苏州有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时至今日,古城仍有保存完好的园林数十处。这些穿越数百年历史风雨的江南园林,既是一份时代的印记,更是千秋文脉的延续。所谓盛世造园,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苏州,富裕起来的人们有没有可能重新捡起这份民族文化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当代人新建苏式园林的梦想呢?
在没有见到揖秀园之前,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古城还会有人造当代园林。可现实是,真的就有人把这事办成了。虽然这个园子很小,但小园子精妙绝伦、美轮美奂,不仅不输古人,而且其设计之美、造园之巧、做工之精、审美之意趣还超越了古人,堪称新时代苏州造园艺术的又一次飞跃。
垂花雕刻、朱红门楼的揖秀园位于江苏苏州古城内的吴趋坊,紧邻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艺圃和环秀山庄,是一处闹市之中的私家园林。全园占地仅有3亩,但是园景开朗、风格质朴、环境幽静、精致典雅,狭小之中透露着一种山林野趣的大意境。进入揖秀园大门,迎面是一个木制小影壁,穿过精致的回廊,绕过弯弯的拱门,园中小亭、假山、小桥、池水层层叠叠、梯次展开,在江南雪景的映衬下,朦朦胧胧,宛如人间仙境。园内山石嶙峋,树木葱郁,既有奇秀之美、山林之趣,也不乏家具陈设、花式摆件等生活之便。这处园林,占地虽小,但园中山、水、花木、房舍四大要素俱全,极具苏州园林的传统韵味。
园子的主人李金康多年前购得此地,从2005年开始,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精工细作,从假山石的挑选到每一棵花木的种植都是精挑细选、别具匠心。园子由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古典园林专业的冯小麟精心设计,他之前曾经担任过苏州园林设计院院长。建设总监则由苏州古典园林著名的建造师顾冰峰担任,能工巧匠张钰民等领衔施工。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揖秀园在修建过程中部分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但大部分仍旧采取传统的造园工艺和建筑材料。两年间,这些能工巧匠们本着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在3亩土地上精巧构思、精雕细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终于使揖秀园成为一处“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朴质、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优秀代表”。
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园子地处古城之内,西北近邻世界文化遗产艺圃,东南靠近著名园林环秀山庄,故取谐名为“揖秀园”。古典园林界的泰斗大师罗哲文亲自为园林大门题写匾额。陪同记者采访的苏州中外名人研究会会长冯朝雄解释,揖秀园取名还别有深意——园名“揖秀”,除了取谐音之外,更有一番深刻的含义:园子主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为人侠义豪爽,这个“揖”字,有手有口有耳,点明主人善于倾听、乐于交友,又能亲力亲为,他以儒雅恭俭之风,以古人作揖敬贤的姿态,热情欢迎钟爱中华古典园林、有志于弘扬民族文化的四海宾朋。
作为当代苏州园林的一个杰出代表,揖秀园甫一出世就被业界贴上了盛世中华、文化自信等热度极高的文化标签。2017年11月,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在苏州举办了第三期“中国古建营造技艺高端人才游学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园林专家、古建专家一行约40人专门来到揖秀园现场教学。大家公认,揖秀园作为现代园林经典之作,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和艺术升华,是江南园林艺术与经济发展、文化兴盛、民族自豪完美结合的时代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