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龙
春节将至,1月29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春节消费提示,呼吁广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理性消费、健康消费,警惕各类花样陷阱。消费时注意保留票据,以助维权。(1月30日《羊城晚报》)
临近年底,各类的年货需要购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更或者海淘,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购物渠道。但与之相伴的并非是放心舒畅的消费。从双11到双12的消费体验就能略知一二。商家的先涨价后降价,不降价反提价套路,以及产品中存在的瑕疵,乃至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风险等,让人难以释怀。
消委会的春节消费提示很有必要。比如,选购年货时,切莫贪图便宜,参加促销打折活动,要详细了解清楚活动规则;索取留存消费票据;预付卡消费需谨慎;对于要求输入人敏感信息的,更要提高警惕,不扫用途不明的“二维码”、不抢来源不清楚的“红包”……这些既是“经验之谈”,更是商家有可能还将构建的套路。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的确如此,这些套路虽然媒体报道不断,消委会也频频警示,但是对于商家而言,若黑了心与消费者做对,总结创新套路就是手拿把攥的事儿,更让人难以防不胜防。所以,消委会的提示很用心,也很贴心,终归抵不住商家的歪心眼。让春节消费季舒畅起来,最根本的还要看商家是不是正经人,会不会干正经事儿。
同样,让春节消费不堵心,须强化市场监管。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管调控,规范节日市场价格秩序。而且,各地均在紧锣密鼓地出台相关举措,加强春节市场监管。事实上,唯有监管动起来,措施硬起来,让不法商家无容身之地,消费者才能舒心消费。
另外,行业的自律不容小觑。比如,近日一段海南三亚“第一市场”周边、数十家海鲜加工店联合呼吁抵制“拉客”“宰客”行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可以说,街面上的商家能够抵制“拉客宰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智慧。而每个行业理应需要这样净化自身的勇气。毕竟,唯有干干净净、踏踏实实做生意,才能赢得市场。
春节是开心喜悦的日子,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任谁也不愿意因为买东西而怄气,甚至因为一件商品连年都过不痛快。因此,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多下功夫,而商家更须恪守“守法诚信经营”原则,尊重消费者。同样,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段时间虽然钱包鼓了,自己的钱自己做主,也需牢记文明消费、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更应学会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