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新元
1月31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保险家智库主办,金融壹账通承办的“智能风控 共筑保险业防火墙——中国首届保险科技应用论坛暨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成立仪式”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从行业发展、技术应用及法律层面阐述行业风控需求,探讨保险行业的风控现状、前景以及应用场景,全方位地为保险公司风控提供解决方案。
为有效推动智能风控与保险行业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健康、快速、稳步发展,中国保险学会与金融壹账通在本次论坛上共同发起成立了“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共同打造保险风控研究和实践的智慧平台。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前副主席魏迎宁在本次论坛上指出,2017年是保险业严格监管的一年,保监会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陆续发布了“1+4”系列文件,扎实推进保险业转型与改革,坚持强监管、防风险、治乱项、补短板,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了保险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表示,新技术的引入将促使我国保险业运营和管理的质态发生巨大变化,保险创新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将全面地改变保险业面貌。我国多家险企正逐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甄别欺诈案件,开展理赔等环节进行风险控制。为促进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广泛应用,保险行业需要搭建起跨行业合作平台,通过跨界标准制定、课题研究、产品研发等形式,促进保险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赵占波认为,利用大数据技术,保险行业可以突破当前的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的界限,让原先无法承保的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从而扩大保险行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例如,在车险行业,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保险公司可使承保的车辆变为移动的数据源,获得用户实时和动态信息,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从而对原先难以承保的车险有更合理和准确的定位与设计,满足用户和公司双方的需求。因此,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保险业提高风控能力带来了新契机。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说,壹账通积极将金融科技运用到保险领域,2017年发布了“智能保险云”,推出了“智能认证”和“智能闪赔”两大产品,为保险行业赋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投保领域,帮助各大保险机构实现了客户30分钟快速投保的可能,大大低于行业平均15小时;退保率仅为1.4%,远低于该行业4%的退保率。实践证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将对保险产品的推荐、理赔、运营有重大的影响。
全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联席会主任、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童清认为,目前中小保险机构面临着理赔成本偏高、传统思维和做法无法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困难,急切需要借助先进科技的力量进行破局。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王和认为,科技的日新月异,创新的层出不穷,在为金融保险的发展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风险。如果风险不能得到有效防范,那么,创新就失去了本来意义,更可能事与愿违。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时空”概念上,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风险是一种时空风险的二次方,这是金融风险复杂的逻辑基础。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出现,给了金融创新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不仅能够提高效率,更创造了可能。同时,也给金融风险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途径。
近几年,保险欺诈一直是风险防控的痛点,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保险欺诈手段也变得日益专业化、隐蔽化、高科技化。提高风控能力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构建保险业健康的发展格局既是迫在眉睫、亦处于风口之上。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将成为解决保险业欺诈这一痛点的新突破口,助力行业打造覆盖保险业务全流程的智能风险防控体系,成为促进行业稳健发展的助推器。
“保险智能风控实验室”将研究建立多险种的智能化反欺诈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势,为保险业欺诈风险的分析和预警监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