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 实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我国GDP达到万亿元的城市又增添了无锡和长沙两个成员。2017年,这两个城市的GDP分别为10,500亿元和10,200亿元。2017年,无锡的GDP名义增速高达14%;而长沙的GDP增速为9%,该市932个重大项目就完成投资4200亿元。至此,“万亿俱乐部”成员已达14个。
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其发展民生的动力和底气应该更足,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应该更高。以上述“万亿俱乐部”成员的GDP水平,尤其是超过了2万亿元的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的GDP水平,真正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即使以这几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及可支配财政规模计,也已达到了许多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都在其上的国家的水平。但是,如果向其中财政效率比较高的国家看齐,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的民生水平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GDP只是一个数值,其落实到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可支配财政的盘子里,是国家的税收结构和事权划分的结果。但无论如何,“钱多好办事”应该是办好事的前提条件。“万亿俱乐部”的成员,自然也应该在民生上面为后来者做出一个示范。这个示范,不仅是如何发展的示范,也更应该是如何将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示范。
不将GDP的提升与民生水平的提升相联系,也即不将发展成果与民生相联系,这样的GDP就纯粹是一个数字而已,所谓“万亿俱乐部”也无非是一张政绩榜单而已。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只有把GDP与民生相联系,才能挤干GDP的水分,把万亿、千亿、百亿的政绩榜单弄干爽。如果声言GDP又增加了多少、增速又是多么喜人,但民生没有提升或者没有得到相应提升,那么,这样的GDP就很可疑,这样的政绩榜单就该挤挤水分。
2018年年初,来自新华社的消息说,内蒙古自治区承认GDP数据有假。报道称,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调减了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26.3%,这意味着一个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下子减少了1/4;经过初步认定,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其水分已经接近50%。这些数字堪称惊人。
光明网评论员文章认为,“万亿俱乐部”可羡,争当俱乐部成员也可佳,但为了GDP总量好看而造假则应杜绝,将地方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应是各城市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