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从路
成立会风会纪监督组,签订书面承诺书,甚至每日发送短信提醒;提交5年奋斗“成绩单”,描摹未来发展“路线图”;聚焦改革发展,“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等成为高频词汇……近日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上,清新的会风、务实的建言、科学的擘画,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观察区域发展的重要窗口,地方两会触摸着时代脉动,承载着百姓期盼。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两会积极谋划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着新时代的新气象。从“摒弃总量情结和速度焦虑,树立质量指标、内涵导向”,到“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再到“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须穿‘新鞋’、走‘绿道’”……各地两会的好声音,直击区域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地方治理短板,映照着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的重大部署,必须在各地的工作中落实。综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是多个省份降低GDP增速目标,比如安徽就从“8.5%左右”下调至“8%以上”;一是不少省份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列入发展指标,比如,北京力争从每人22万元提升到22.5万元。一降一增,挤干的是泡沫水分,增加的是质量成色。此外,海南取消部分市县GDP、固定资产投资等考核,把生态环境保护列为负面扣分和一票否决事项;浙江瞄准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门户;云南打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各地因地制宜、苦练内功,正以行动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体系。
也应看到,降低增长目标不代表不要增长,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增长。从近期各地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一些地方出现GDP增速显著下滑。其中,虽有统计口径等因素影响,但深层次原因仍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发展新动能。倾听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一个共同的呼声是:高质量发展要注重速度、质量、结构的统一,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地区实际。既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让老树发新芽”,也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让新芽成大树”,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催生发展新动能,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持续激发强大正能量。
4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一纸包干契约,为改革揭开序幕;今天,“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仍要敢闯敢试,仍要敢走新路,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等声音,在各地两会上依然响亮。坚定目标、清晰规划、踏实奋斗,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始终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谋划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凝聚好各方智慧与力量,不断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