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淼杰
发展中国经济,自然离不开城镇化和工业化。而发展五大城市群,做好产业集群则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所在。五大城市群中,粤港澳大湾区应该说特色鲜明,区内的发展也是相对最充分最平衡的。仔细评点一下五大城市群,不难发现: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实际上是被分成北京和天津两大超大城市,京津之间的北三县、廊坊发展还比较落后。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但目前还停留在规划论证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实目前只有武汉、长沙、南昌3个孤立的大城市。而成渝城市群,客观上成都和重庆之间尚未连成一片。
真正可以跟粤港澳大湾区媲美的是长三角城市群,论经济发展、地区联动、发展潜力都跟粤港澳大湾区不分伯仲。但细看之下,粤港澳大湾区还是有长三角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有港澳。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仅可以给大湾区9市带来大市场的规模效应,还可以利用其先进的市场经济运作与管理,给大湾区9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从这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确在5大城市群中有独特的地位,其未来发展不可小觑。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发展,发展成为类似“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贸易体系,政策的另一关键是打通条块,允许各种要素区内自由流动。
目前,应该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基本实现了产品市场的自由流动,但接下来的改革攻坚之处应在于允许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至少包涵下面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人才的自由流动。目前,港澳两地人才到内地工作,手续相对以前是便利不少,但生活方面,比如小孩上学等具体问题,还待进一步落实。反过来,大湾区内地居民到港澳旅游工作则仍很不方便。未来的发展应该考虑给大湾区内地居民到港澳发展开绿灯,比如可以考虑实施类似“落地签”的制度。
第二,在资本流动方面,可以考虑给大湾区区内企业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大便利。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可以给区内企业更多外汇留存,在具体制度安排上更加灵活方便。
第三,在贸易方面,应进一步提供贸易便利化,努力提供“一站式”“零跑腿”服务,边检、海关等各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做到数据共享,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第四,在引进外资方面,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制定“国民待遇”相关具体规定方面,如境内对不同企业类型,目前政策有所差异的,则门槛宜就低不就高。
总之,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高端自由贸易区域,是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头戏。要演好这出戏,当务之急是做好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