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网格安 社区安 街道安 宝安安

——深圳市宝安区创新实施“网格化智慧管理”

□ 本报记者 叶仕春

□ 许琴飞 龚 剑

记者近日就如何实施“网格化智慧管理”,打造和谐宝安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深圳市宝安区政法委、改革办等相关单位。宝安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宝安的探索不仅符合十九大精神要求,而且也为社会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为基层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探索了新路。

科学构建大网格体系

据介绍,宝安区是深圳市的人口大区、产业大区、国土大区,实有管理人口535万人,出租屋222万间/套,租住流动人口458万人;注册登记企业约18.6万家,个体工商户26.2万家;历史遗留违法建筑达8.8万栋,违法建筑面积达1.3亿平方米,占全市32%。这里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力量配置不足、队伍素质欠缺、监督缺失等诸多管理矛盾,“小马拉大车”的问题非常突出,传统的治理办法难以为继。

针对高密度、超大型城市管理治理中问题隐患发现难、处置不及时、解决不到位的问题,宝安区创新理念破解治理困境,以智慧宝安为依托,按照网格精细化管理思维,以小网格撬动大变革,向制度革新和科技创新要人力、要管理、要服务。大胆创新网格化智慧管理体系,以网格之长补治理之短,充分发挥“制度+科技+责任”优势,以制度管运行,以科技提效率,以责任倒逼落实。

这个值得称道的“1+10+124+4833”科学网格体系,以全区397平方公里为1个宝安大网格;以10个街道为基本单元,将全区划分为10个街道中网格;以124个社区为基本单元,将全区划分为124个社区核心网格;以深圳市确定的500间套出租屋或1000人划分一个网格的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工作量、难易程度、街区走向等地理因素,将全区划分为4833个基础网格,形成全面治理网络体系。

主打五大业务板块

大网络体系构建后,宝安区不断凝聚改革共识,大胆创新治理机制,以改革智慧和气魄大手笔打造出宝安特色的五大板块体系。

大巡查。全区划分为4833个网格,在街道层面组建综合巡查队、专业巡查队、机动督查队等三支综合巡查队伍,做强安监、消防、交通、交警等四支专业巡查队,以综合巡查“一员一格”+专业巡查“一员多格”方式,织成全覆盖的巡查大网。每名巡查员均配备手机移动终端和管控通APP,开展菜单式巡查,发现案件即时拍照,形成实有事件,上传至大智慧体系。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做亮管控之“眼”。

大智慧。高起点规划智慧宝安架构,在区层面成立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在10个街道、12个部门成立管控指挥分中心,形成“1+10+12”智慧管控体系,实时将大巡查体系上传至“管控通”APP的各类实有事件分拨至大执法体系,立即开展执法整治。强化大智慧体系“数据集成、运行监测、分拨处置、指挥协同、应用评价”等五大功能;开发运营“管控通”APP,作为网格化智慧管理的业务软件,将大巡查体系、大智慧体系、大执法体系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全过程自动化、智慧化、智能化,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各类问题隐患,做灵管控之“脑”。

大执法。执法分为综合整治和专业执法。综合整治,按照“区城管局——街道整治大队——社区整治中队”的架构,构建了“1+10+124”综合整治体系,负责办理不需启动执法程序的一般简易事件。专业执法,负责对治安消防、安监、环水、交通、交警等专业事件进行执法。创新执法机制,通过企业自主办、政府督办、执法查办形成合力,把处置问题的重心放在一线,努力做到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做强管控之“手”。

大诚信。成立宝安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文化建设,将网格化智慧管理运行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应用。他们将企业和个人在出租屋、安全生产、消防、违法建筑、劳资纠纷、环保水务等方面的事件隐患信息及办理整改情况纳入诚信记录,并向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公开,作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企业商务往来、行政监管、个人消费等重要参考,倒逼企业和个人落实主体责任。

大参与。按照“区大队——街道中队”架构组建“十万义警”“十万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社区党员、楼栋长和居民代表及志愿者等各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组织他们参与到网格化智慧管理当中来,开展联合巡查、联合整治,形成强大合力,做强管控之“力”。

治理手段和目标精细化

宝安区注重数据平台的可拓展性和大数据管理规律的运用,努力强化网格管控的即时发现、即时分拨、即时处置、实时监督功能,用技术手段精细落实治理目标。

加强人员管理。首先是队伍的组建,构建“1+1+5”网格管理力量。1个综合巡查队伍,1个综合整治队伍,“5”是治安消防、安监、环水、交通、交警5支专业队伍。综合巡查、综合整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治安消防、安监、环水、交通、交警专业巡查、专业整治条块结合、以“条”为主。“条”上加强业务指导,“块”上加大执行力度。确定网格员维护公共安全、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等5项职责,实现招聘、装备、训练、考评等十项统一。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减少以往人员“管得散”的情况。

明细操作规范。设计多个操作指南,如综管员巡查时按图表示例及案例,在移动设备端点击、拍录即可完成操作;大智慧系统操作时,工作手册列明了公安、环水、城管等10个专业领域的分拨流程;大执法工作手册列明了实有事件办理流程7个环节和118项结案标准。通过简便化设计,解决基层人员“怎么干”的疑惑。

突出巡查重点。对违法建筑、危险边坡、淤泥渣土受纳场以及有消防安全隐患的三小场所等4类问题及重大安全隐患,一日一查,一查一拍,比对存档。对发现率较高的巡查员予以鼓励;对连续几个巡查周期问题发现、处置数低于平均数的街道,进行逐级约谈。通过程序性强化,突出基层重点“查什么”的问题。

强化研判指挥。基层网格综合管理工作列入区、街道、社区“一把手工程”。区四套班子每周工作例会听取全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汇报并进行相应督查。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周一工作例会必须分析研判数据,找准对近期易发、高发问题,并结合治理问题类别,同步推进大数据分析研发、运用。通过制度安排,促使从上到下增强对问题“看得清”的能力。

形成整治合力。通过制度安排倒逼企业自主改、队伍合力改。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在各街道执法队加挂综合整治大队牌子,相对集中行使各项行政执法权,努力转变行政执法权“多小散弱”局面。通过改革,促进基层对难点“啃得动”能力的加强。

砥砺奋进新征程

深圳市委研究室对宝安区创新实施网格化智慧管理情况专门调研后认为,从顶层设计、技术体系、制度规范、力度效果等方面有不少可取之处,突出表现在平台定位更具特色,数据联动更为全面,事件分拨更趋智能,职能制约更显严格,考核督查更显严密,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巡查处置更具合力。国务院应急办主任李晓东在听取应急指挥系统与智慧宝安管控系统深度融合的汇报后表示,宝安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值得总结推广。

发现、处置和解决问题的效能大幅提升。2016年3月12日网格化智慧管理运行以来,日均案件发现量由2594件上升为2.7万件,增长940%;日均案件办结量由2061件上升为2.5万件,增长1113%,事件办结率由41%上升为92.6%,处置时间从23.4小时缩短为2小时,处置效率提高了91.5%,真正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

这个创新及时消除了一批重大风险点。对违法建设和三小场所“一天一巡”,全面控停2738栋、210.31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量、减存量”;巡查“三小场所”15.889万处,查处“黑煤气”263.1吨、违法存储危化品465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巡办分离,铲除执法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一拨人巡查,另一拨整治,巡查员和整治员“背靠背”,互不干涉,互相监督制约,从制度上保证了巡查、整治两个环节的物理隔离,消除了行政执法领域权力寻租的空间。

全流程科技支撑,实现各类问题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处置、解决。所有巡查发现的数据,均实时拍照上传至管控通APP,实现了所有问题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

全痕迹电子化跟踪、全流程信息化查办,事过留迹、人过留痕。依托大智慧体系,全过程记录巡查、整治、执法各环节运行数据,可量化、可考核;建立区职能部门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和养护企业的“双考核”制度,实施以网格化智慧管理运行数据为依据的养护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有效倒逼各街道各部门各社区及养护单位落实责任,提高执行力。

分析研判网格化智慧管理运行结果,提升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区信息中心每周对网格化智慧管理运行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分析,研判问题隐患易发、多发的领域、区域、时域和趋势,为区委区政府抓安全、保稳定、除痛点、补短板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强化了社区治理力量,网格立、宝安安。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将“1+1+5”7支队伍全部落到124个社区核心网格,124名正处级以上带“长”的领导干部任“格长”,做实做强社区治理力量,将所有问题解决在社区核心网格内,实现网格安则社区安,社区安则街道安,街道安则宝安安。

宝安区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宝安将网格化智慧管理,作为区重点改革项目,时间不长,但成效显著,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质量,群众满意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宝安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为加快实现滨海宝安、产业宝安、活力宝安、和谐宝安提供有力支撑。

2018-01-31 叶仕春 许琴飞 龚剑 ——深圳市宝安区创新实施“网格化智慧管理”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6429.htm 1 网格安 社区安 街道安 宝安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