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一粒糯米醪糟香 十万农户奔小康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探索扶贫新模式,带领贫困村民走上致富路

□ 本报记者 雷茂盛

从一粒糯米开始,带动糯稻基地内3506户贫困户、1.08万人脱贫致富,推动大竹县22个乡镇80个村10万亩基地农户增收。近年来,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依托金融、财政支持,加快发展壮大企业和糯稻基地规模,打造优势品牌,创新帮扶模式,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走出了一条融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公益帮扶、收益分红帮扶于一体的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村民过上了如“醪糟”一样甜蜜的生活。

“我们以发展糯稻产业为载体,大力开展龙头企业帮扶帮带活动,全力参与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促进贫困户快步奔康。”公司董事长唐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实施产业扶贫,糯稻成了摇钱树。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大竹县22个乡镇80个村建立优质糯稻基地10万亩,带动3万户农户、10万人从事糯稻生产。2017年,对大竹县石河镇五通村、前锋村以及月华镇井岗村3个省定贫困村制定了重点帮扶措施,帮助发展2500亩糯稻基地,大力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采取免费发放糯稻种子、提供农用资料、免费进行糯稻种植技术培训等八大措施,确保特困户、残疾人户、贫困户及广大基地农户获得稳定良好的收益。

实施就业扶贫,醪糟架起致富桥。为了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公司投资近1亿元,新建的3万吨糯米粉生产线已竣工投产,并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专门设置了120个就业岗位,已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人数52人,月薪2800元以上。安排季节临时用工人数68人,年平均收入22,500元。

实施智力扶贫,技能促进脱贫梦。2017年投入18.8万元分三批次对新聘150名贫困户开展为期15天的脱产培训,系统讲解醪糟加工、糯米粉加工和饮料、米酒生产等专业知识,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技术。新聘员工在笔试、问答、实际操作等多个环节中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进入醪糟生产、糯米粉加工和饮料制品等车间上岗就业,实现了用技能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脱贫的目标。

实施公益扶贫,回报社会献爱心。以感恩之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发展。近年来,公司以各种形式累计捐款及物资达320万元,使500多名贫困人员受益。坚持每年走访慰问糯稻基地贫困户50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践行“万企帮万村”工作的具体要求。

实施收益扶贫,固定红利暖人心。实施大竹县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将3个省定贫困村中建档立卡的342户贫困户吸纳为股民,每年获得固定红利。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除用于购买糯稻种子和基础设施建设外,剩余资金作为股金量化到342户贫困户,每户资产形成股金3611元。确定股金每年5%的固定分红底线,每年每户固定分红180.6元,以股金分红收益为基准,用固定分红得利为保障,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2018-01-18 雷茂盛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探索扶贫新模式,带领贫困村民走上致富路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715284.htm 1 一粒糯米醪糟香 十万农户奔小康 /enpproperty-->